文章摘抄网 >地图 >作文 >

过年中国人记忆作文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时间:2024-01-03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12篇。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1

今天是除夕,大家一大早起床,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我和爸爸翻箱倒柜,找出好几副银行送的春联和“福”字。我找来两把铲子,自己和爸爸各拿一把,准备把旧春联换下。一开始我用手指甲把旧春联的四个角剥开,然后拿起铲子,从上到下一路铲过,玻璃上留下好似雪花似的胶水印。接着,爸爸拿来新春联,我迫不及待的拉开一看:龙开新世纪,人遇好年华。我纳闷了,到底哪一联是上联,哪一联是下联呢?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便问:“__,你说先开出新世纪呢?还是先遇到好年华呢?”“当然是先开世纪,世纪还没开哪来好年华呀?”我不假思索直接回答。“对啊,那就是龙开新世纪,人遇好年华……”还没等爸爸说完,我就拿起“龙开新世纪”往左边玻璃上贴去。“哎,这可不行,”爸爸拍拍我肩,“上联都是贴在右边的。”“为什么?”我问道。爸爸笑了笑:“你们写毛笔不是都从右往左写吗?这可是古人的习惯。”“原来如此!”我拿起胶水,把春联四条边和四个角涂上透明的胶水,再照着原来的春联印子上一贴,用手一按,胶水就从四角渗了出来,我急忙用干布把胶水擦掉,过了一会儿,春联就牢牢的贴在门上了。“哈!龙开新世纪,人遇好年华,再加上一个倒过来贴的‘福’字,门都挤满了!”我望了玻璃门,颇有成就感。

吃了年夜饭,我就12岁了。每人都会辞旧迎新,欢度春节,春节的喜庆为我们带来无限快乐,我爱过春节!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2

早晨,我和爷爷、爸爸一起贴对联。爷爷负责看对联是否正,有没有歪,我负责把剪好的胶带递给爸爸,让爸爸把对联牢牢的贴在墙上。不一会儿,一副对联贴好了。上联是:荣华富贵财源广;下联是:吉祥如意喜临门;横批是:五福临门。

到了下午四点,我家开始吃年夜饭了。奶奶准备了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都是我爱吃的。瞧,有牛排、鸡柳、鳜鱼……我吃的狼吞虎咽,不一会儿,那香喷喷可口的菜肴被我一扫而光。吃年夜饭的时候,我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我的祝福还得到了两个红包,我很开心。

晚上天黑了,我最喜爱的节目到了—放烟花。开始了,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了一起放烟花。首先,点燃了一个“糖果”烟花,导火线一烧完,烟花就开始放出小火花。我说:“这烟花也太小了,没劲。”话刚说完,烟花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好像听到了我的话,“嗖,嗖”放出来更大更美丽的彩色的火花。接着,我放了一个中等的烟花,这时放出来的烟火好像一棵金色的圣诞树。最后,我和小伙伴放了一个“终极”烟花——孔雀炮。这个烟花放出来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极了,照亮了整个消解道。放完烟花,我回家看了春晚,晚会上有好多的歌舞、小品、相声……每个节目都表演的十分精彩,我很喜欢。

看,这个年三十的一天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开心。每个地方都是热闹非凡,大家都融入在新年的欢快节日里。在此,我祝福大家新春快乐!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3

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婆婆说,“过年想多炸一些麻叶子,我孙女肯定爱吃。”

“麻叶”是儿时老家春节才会有的一种面点,现在已经很少人做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网上应该有卖的,买点直接寄回家,别费功夫做了。”婆婆赶紧阻止,“不要了,还是我自己做的好吃!”见她态度坚决,我也没好再说什么。但当天晚上睡觉前,我翻来覆去,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在腊月里炸麻叶的情景。

炸麻叶说简单些就是炸面皮。把面活好后,擀成一块大大的薄薄的面皮,用刀子切成方形或菱形的小块,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但就是这么用料和工艺都十分简单的东西,却成了我们儿时莫大的期待。在面里加上盐、猪油、鸡蛋,再来点葱花芝麻,炸出来那味道站在院子外都能闻到。

那时家里人多,加上平日里没什么零食吃,趁着过年家里一般都会炸很多,差不多是一般人家的两三倍。所以,工作量也非常大。准备这项“大工程”的那一天,大人往往起得很早。奶奶负责和面,将面粉倒在一个白底红花的大搪瓷盆里,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在“山”的中间挖一个坑,加热水、盐、油和葱花等开始揉啊揉,揉成一个又大又有弹性的面团。爷爷紧接着利落地将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在高高的方桌上一边撒面粉防止粘黏,一边一下一下地擀,总能听到面皮有节奏地拍打桌子发出的啪啪响声。擀好一张后,顺势把面皮卷在擀面杖上。爸爸接过去将其放在砧板上先沿着主线切开,再左右斜着分别切上几刀,大大的面皮切成一堆菱形的小块。再由妈妈把它们放进已经烧热的油锅里,时不时用筷子翻一翻。

爸爸切得快,没来得及炸的菱形小片,得及时铺开防止粘黏。这时就轮到我们小孩上阵随时“等候指令”。爸爸喊了,就赶紧接过来一小堆切好的“半成品”一片片在案板上铺开;妈妈喊了,再立马用小簸箕装一批送到灶台前,顺势将她刚炸好的麻叶子塞一个到嘴巴里赶紧溜出厨房。

鄂北的腊月天寒地冻,我们一家却在屋子里忙得热火朝天。在“等候指令”的间隙,我们还会时不时瞅瞅客厅那台开着的小黑白电视机。每年寒假会放一些《射雕英雄传》《雪花神剑》等武侠剧,精彩得很。遇到有雪花、要换台或是需调音量时,马上会有人去拨一拨电线或旋钮,以至于那一天的电视总有好几个地方都会被蹭上白白的面粉。

忙上大半天,这项工艺简单但却量大的“流水线”项目总算能告一段落。一番收拾屋子厨房后,金黄色的炸麻叶也已经冷却了。妈妈将麻叶装到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口放在储物间的大缸里。那是一口很久以前装粮食的缸,也不知在我们家已经多少年了。每到过年,里面就放满了一个个装满食物的袋子。有炒好的瓜子花生、熬麦芽糖做的米糕、炸好的麻叶,还有爸爸总会在春节“奢侈一把”买的糖果和水果。

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些吃的让那口平时都不会多看一眼的缸,在整个春节期间都充满了诱惑。时不时总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溜进去吃力地揭开盖子,窸窸窣窣在黑黑的缸里摸索着袋子偷吃的。有时候运气差会摸出一把小麦,才知道不小心又打开了爷爷藏在里面的麦种。

老家有个习俗,到了腊月就不能说“断了”“死了”这些不吉利的话。弟弟不懂事,有一次快过年了天真地问爷爷什么时候死。因为在年幼的他看来,农村的家里办丧事是很热闹的。爸爸妈妈赶紧把弟弟臭骂一通。爷爷则像往常一样还是乐呵呵地说童言无忌。那时候我还想,爷爷奶奶都这么健康,怎么会死呢?弟弟真是太不懂事了!

不曾想,后来过了几年,爷爷奶奶相继生病去世。老房子也拆了建了新房。那口缸和那台黑白电视机,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我们也都各自在外成了家。尽管那些吃的早已不再是我们春节的.期待,但腊月里他们还是会坚持要准备几样备着等我们回家尝尝。我一度对他们这些想法非常不理解,现在好吃的那么多,什么也都能买到,自己费劲做有什么必要?

后来看到他们对春节准备吃食近乎执念的热情与坚持,我也开始反思。老人家无论是出于节俭不想花钱,还是因为自己做的才特别好吃,他们真正高兴的,是后辈在尝过后满足地说上几句“妈,还是你做的好吃!”“奶奶,你做的这个太好吃了,我想带点走!”这种制造“妈妈味道”“奶奶味道”的成就感,或许才是他们整个春节最大的欣慰。毕竟儿孙们长大了,在外面的大城市可能见识得远比他们广,吃过的好吃的远比他们多。父母如今能为我们做的,和外面不一样的,就是那些几辈人流传下来的,能勾起我们儿时美好回忆的几样食物。

我们会选择在儿童节准备礼物、圣诞节准备圣诞树来培养孩子节日的仪式感。春节了,何不带着孩子一起,跟长辈们学着做那些曾满足过我们整个童年的吃食呢?这也是一种传承啊!无论是炸麻叶、糖糕还是饺子、三鲜,那些承载我们儿时春节欢乐记忆的美好味道,值得我们一生去铭记,更值得我们传给下一代,毕竟,那才是年味啊!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4

贴完春联,哥哥就忙活起过年用的挂鞭。那大大的一盘鞭炮,要摆放在一根竹竿上,在新旧更替之时,随着新年的钟声,用喧天巨响迎春纳福,昭示着团圆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比起鞭炮,我更喜欢烟花。所以,我常常一边捂紧耳朵,一边盼着鞭炮快点放完,因为接下来的视觉盛宴更令我期待。当夜幕被焰火点亮,正应了那句火树银花不夜天。满天绽放的烟花,璀璨绚丽,令我目不暇接,于是,也就在那极美的一瞬,年,具象成一方中国印,完整端方地烙在了我的心上。

而现在的我,对年的执念便投射在美食上了。美食就是这么神奇,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于是,香肠,腊肉,咸鱼,鸭腿,圆子,紧锣密鼓地备齐后,松了一口气,自认为万事俱备矣。不料,老公却提出异议,他说没有了他们家乡藕圆子的年,就不算是圆满的年。我则力荐淮南的面圆子和四喜圆子,认为这两者的美味足以抵消他心中的缺憾,但是我们的争执似乎无果。我们都对自己家乡的美食,或者说对自己儿时味觉上的记忆,坚定地捍卫着。冷静之后,我想我们捍卫的或许不是某一种美食,而是那些我们记忆深处最珍贵的快乐。那也是对家乡、对自己的根的坚守和执着。

一念即此,我们就和解了。我开始向妈妈求助,让她尝试着做那种纯素的藕圆子,因为那里寄托着一位无法归乡的游子,内心深处的缺憾和乡愁。

或许,我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烙着专属于自己的年的印记,这印记化作一声声鼓点,随着年的临近,不断激荡在耳边、在心底……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5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又是新春佳节,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街两旁都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对联,一幅热闹喜庆的景象。然而今年却又是特殊的一年,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场疫病——新型肺炎导致我们原本的新年活动都取消了。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家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

除夕那天早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爸爸去小卖部买了几瓶啤酒和饮料,上午爸爸和妈妈便开始准备一些肉类如鱼和一些家禽类的烹饪。十点左右的时候,因为今天是除夕,妈妈说当给我放松一下,今天就不用学习了。我非常开心,于是就和爸爸、姐姐去贴对联了,虽然有点冷,但我们却干得不亦乐乎。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今年的春晚有一个节目非常令我感动,那就是白岩松叔叔及几位主持人的演讲,还有镜头出现的一些在武汉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精神给我了我内心极大的震撼。看完春晚之后,我和爸爸一起去放了烟花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又长大了一岁,更应该懂事了。

大年初一早上醒来时枕头下面有一个红包,妈妈说这是给我的压岁钱,并对我说:“牛年你最‘牛’,你最优秀,新的一年要好好学习,身体更加棒棒。”之后爸爸和姐姐们也给我送上了新年祝福。之前过年我都会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然而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不能出门,为了满足我的娱乐之心,二姐便带着我们去院子里玩。我们玩了花式跳绳,刚开始我不会,二姐很细心地一个一个教我动作,经过仔细练习我终于学会了两个动作。之后我们又打了一会儿羽毛球,妈妈便宣布开饭了。下午我和姐姐一起写作业,我们写到很晚才结束。晚上我和姐姐一起去放了一种像绳子一样的花炮还有那种像棍子一样的烟花。我一根接一根地放,我希望这放出的烟花能像神鞭一样驱赶走疫霾,还华夏大地一片灿烂。

就这样,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牛年,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自己学习更进一步,也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祖国更加强大。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6

过年啦!过年啦!盼了好久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是红彤彤的灯笼,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到处都能听到祝福的话语。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春联,窗户上也贴上了大红的福字。

因为今年爷爷奶奶是在我家过年,妈妈在家里要准备年夜饭,所以中午我就和爸爸一起去把爷爷奶奶接到我们家来了,他们不但给了我压岁钱,还对我说了很多语重心长的话。爷爷说这红包是让我买自己最喜欢看的书,要好好学习,增长更多的知识。

到了下午,我们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年夜饭,我择香菜,那嫩绿色的香菜像一棵小树,上面有许多香菜叶,我左手拿着香菜,右手把香菜叶给择下来,我把嫩一点儿的叶子挑在一边,妈妈说嫩一点儿的叶子可以拌着吃,虽然择的时候很累,但我却择得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为年夜饭做准备的,我把择好的菜递给了爸爸,爸爸洗菜,奶奶切菜,大厨师妈妈炒菜,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桌子的菜,有糖醋排骨、鸡烧板栗,还有我最爱吃的椒盐大虾、和气菜等十多个菜。我们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这美味的年夜饭,吃完了年夜饭后,我们就一起去观看丰富多彩的牛年春节晚会了。

啊!过年的感觉真好!这真是一个愉快的春节……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7

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国人都在过小年。

如今,许多年轻人不懂得过小年的内涵。过小年,也叫辞灶,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每年都上天“开年会”,汇报这家人一年的道德表现,从老天爷那里领取对这一家人的奖惩。因此,各家都十分重视辞灶仪式,除了给灶王爷供饺子、烧纸烧香,还用糖块、柿饼、蜜枣、花生、苹果等香甜的供品来供奉灶王爷。所以,每家灶台旁边的墙上,都会贴一张灶王爷的`年画,年画两边是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积善得福,这项民俗活动使人们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和道德指引,包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辞灶,是年俗文化的序曲。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连串年俗接连不断。从城市到乡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响起,年味儿越来越浓,过年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鞭炮声的催促下,亿万中国人像潮水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涌动。

我们不妨从空中俯瞰中华大地,亿万人次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走,所有的铁路、公路、水路人潮汹涌,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盛大景象。而推动亿万人向四面八方奔涌的超强动力,是那抹乡愁,是萦绕在每颗心间的丝缕亲情。

辞灶之后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叫做“办年”。添新衣,蒸馒头、做花馍、做豆腐、做年糕、做发团、炸鸡炸鱼炸肉、买酒等。这一系列物品,都能通过谐音表达对幸福的期盼、对未来的祝愿。

面对丰盛的物质生活,人们的情感进一步发酵。过年了,该孝敬一下父母了,一块肉,一袋面,一瓶酒,一件新衣,不论多少,不论厚薄,都是儿女的感恩之心。尤其那些在外的儿女,不论远的近的,纷纷踏上回家省亲的路。这种氛围像温室,催发了人伦亲情,慈孝仁爱之心趁着节日的温度在中华大地上弥漫、荡漾。还有很多人趁着这种氛围,看望七姑八姨、三朋四友,重温久违了的情感。更有一些人,把这种情感延展到社会层面,去看望孤寡穷困人群,送去人间的关爱。

年俗,行进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人心,荡漾在暖意升腾的阳春。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8

一个个绚丽的烟花,映红了整个世界;一个个灿烂的笑脸,传递到每个人心底:一个个火红的灯笼,燃烧了湛蓝的天空。——题记

春节已过,但是每个人都在回味着春节的欢乐,就像我。春节,短短的假期,一个接一个的惊喜,一个接一个的祝愿,充盈着我。

镜头一:欢欢喜喜闹除夕

当当当,厨房里传出一曲曲交响乐,爸爸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水池和灶台前,我和妹妹早已坐在餐桌前,准备着享受一顿美味的大餐。窗外一个个烟花不断的绽放,不断的陨落,屋里的笑声不断。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一家人抱在一起,我们又平安的度过了一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镜头二:快快乐乐拜大年

一句句“过年好”,一张张笑脸,大年初一的早晨,到处洋溢着笑容,我也穿上了新衣服,跟着哥哥姐姐到处拜年。糖果、花生塞满了我的口袋,脸上笑着,心里也乐着。一些爷爷奶奶都说我长高了,也越来越懂事了,变成大姑娘了,我听了,心里更美了,而且我还收到了很多红包哦,太高兴了,不过妈妈说我得好好利用这笔钱,不能乱花,别辜负了长辈的良好心愿。是的,一分一元,每一份的压岁钱,所有的角角票票里,都含着长辈沉甸甸的祝愿。

镜头三:团团圆圆闹元宵

正月十五晚上,妈妈煮好了汤圆,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吃着汤圆,看着远处天上绽放的一个个烟花,彼此说着这一年的快乐、辛酸。吃完元宵后,我们决定到路上走走。走在路上,耳边不断传来鞭炮的'响声,爸爸给我们猜着灯谜,妈妈说着冷笑话,弟弟蹦蹦跳跳的,走在了前面。我呼唤着他的小名,追着赶着……就这样,一路昏黄的光,一家人安安静静地沐浴在静谧的夜里。远处,绽放的烟花,近处,宁静的乡村,眼前,一家四口的交流……

转眼又一年……

平平安安又一年,快快乐乐又一年,我相信去年的阴霾已被我甩掉,但是那份快乐不会像那随即而逝的烟花,轻轻划过无人的天际,它会一直追随我到永远。

春节时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而每家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旅行过春节,有的在自家过节,还有的回老家过春节。但今天,来看我的春节吧。

在腊八这一天,中国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可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因为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每年腊八都要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所以腊八粥的谷物那么丰 富。在这一天我家也不例外,也喝腊八粥,冬天喝一口腊八粥别提多好吃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大人们说小年这一天要除尘,也就是打扫房子卫生,意思就是把旧年的脏东西打扫出去,新的一年就变的干干净净。这天我可累的不轻,晚上睡得老香啦!

腊月二十七是奶奶家那的赶年集。一大早,我就和奶奶去赶年集了。集市上的年货琳琅满目:大水盆里游动的鱼;笼子里活蹦乱跳的鸡鸭;字闪着金光的红春联;堆着各样品种的烟花炮竹等;让我 目不暇接!集市上的叫卖声和讨价声奏出了富裕和谐的社会之声。

今年的除夕,我家团圆了!往年我小叔因为工作原因,总赶不上在家过年。今年小叔可以休假在家过年了,我们全家人可高兴了!爷爷奶奶从早上就开始准备除夕夜的年夜饭。年菜的煎炒烹炸沌在 我家的年饭桌上一一尽显了。爷爷更是每年在这一天,把他厨师的本领极致的展现在我家年饭上,今年做了28道菜,让我们大饱口福。

初一早上天还没亮,我就和爷爷去广场。在那里和家里的老乡们聚会碰头互相问好。然后把每家带去的鞭炮一串系着一串,总长得有二三百米长。不同地区的老乡都有可能在这聚会,都会这样串鞭 炮。鞭炮一响起来,那场面真的相当壮观,能持续将近一个小时。我问爷爷为什么要放这么长的炮?爷爷说:“图个吉祥如意,炮越长代表吉祥如意越长久!

我家的春节就是在疲惫、热闹、美食、不舍中恢复到平常的生活日子里。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9

正月初四的早晨,我们吃完早饭,爸爸说:“这次春节天天都呆在家里,再不出去走走、看看,就太没意义了。”于是我们开始商量去哪里,最后妈妈一锤定音:去武侯祠逛庙会。

我们坐车来到武侯祠门口,只见到处人山人海。爸爸准备把车停在停车场,结果却发现那儿挂了一个牌子:车位已满,请去二车场。我说:“待会儿前面别再来个车位已满,请去三车场。”把大家都逗笑了。

爸爸停好车,我们来到武侯祠大门口,看见到处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非常喜庆。

进了大门,我们不由自主地顺着人流往前走。在文物展厅,我看见了诸葛亮发明的`一次十发的“诸葛连驽”。我在心里说:“好厉害呀!”走着走着,我们又来到了许多象大门一样的“历史长廊”,每个门上都有一个历史故事,还配有图片。爸爸给我讲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我都听得很入迷。我们走了一会儿,又来到小吃区,那儿可真热闹,里面的人都吃得满嘴流油,肚子都要撑爆了似的。里面小吃名可奇怪了,有荔枝水饺、香港撒尿牛丸、三大炮等。

我还碰见许多小朋友在为受雪灾的地区募捐。他们都穿着诸葛亮的衣服,很好看,就差一把羽毛扇子了。电视上曾经报道过他们,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小财神”,我觉得应该叫“小天使”,因为他们在为灾区的人们送去幸福。妈妈叫我去捐了十元钱,我还和其中一位小“诸葛亮”合了影。我觉得他们这个春节过得非常有意义,非常羡慕他们,如果以后有这样的活动,我也会争取参加。

今天我感到很愉快,因为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帮助了灾区的人们。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10

【忙年】

姥姥说一进农历12月,就是进入腊月门了。这时候,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各种过年的物品了,也叫忙年,虽然现在交通很方便,超市也很多,随时能买到需要的东西,但是置办年货的风俗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一进腊月,我们这儿的集就热闹起来了,从早上六七点钟一直持续到下午四五点,人们络绎不绝:有的双手提着大包小包,有的将东西扛在肩膀上,有的拖着手拉车,手拉车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瓜子、花生、蔬菜、水果、洗刷用品、对联等等,唯恐东西买少了。因为大集就在姥姥村边,所以,姥姥村的人都会来回赶好几趟,姥姥说正月里客人多,吃得越丰盛,越能体现出主人家的热情,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到腊月二十八是旧历年的最后一个集,这一天往往各种蔬菜水果都比往常贵出好几倍,但也没有削减人们采购的热情,买的人和卖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卖菜的人不停的吆喝“今天的菜很新鲜,便宜了”,问了价钱,买菜的人一边说着“今天的菜可真贵呀,”一边又弯腰,撑起袋子挑拣自己满意的食材,交完钱,买菜的人急匆匆地拖着手拉车继续购物,卖菜的人再从筐里继续拿出新鲜的蔬菜供其他客人挑选。整个大集上回荡着卖货人的吆喝声和买货人的询问、讲价声。卖对联的摊位最为热闹,摊主一边介绍今年新品香烛的特点,一边展示不同规格的对联和福字,客人一手拿一张福字,挑选自己中意的,福字代表新年美好的祝福,所以,经过的客人都会挑选自己最满意的。

说起忙年,自然少不了做各种各样的花馒头,过了小年以后,家家户户开始蒸花馒头:枣饽饽、鱼花、寿桃、粘豆包、年糕等等,等到除夕的这一天就会把好看的花馒头摆在供桌上祭祀祖先。

姥姥说一直要忙到除夕,该备的物品都备齐了,卫生也打扫好了,也到过年了,过了年,正月里人们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忙碌,要忙着招待走亲访友的客人。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11

谈谈过年这些“味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疫情防控“就地过年”的号召下,不少客居他乡的游子牵挂着家乡、牵挂着亲人,但愈发浓烈的“年味儿”依然如期席卷开来,为万众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的团结和坚决披上了喜庆热闹的“新棉袄”。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建党100周年进入倒计时、2022年北京冬奥会稳步跨进冲刺阶段、“十四五”规划蓝图全面铺开……一个个关键历史时刻的接踵而至,更使这个别样的春节更精彩、更有味儿。

新年伊始,“平平安安”的“年味儿”不能少。“平安”是“喜庆”的基础,年关将至,严守以疫情防控为代表的社会面安全“红线”更是刻不容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空军航空兵某师时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部队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支援地方抗击疫情准备,巩固和发展我国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欢度春节和疫情防控的齐抓共管,是继疫情防控下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挑战,能否接下挑战、把握局势,事关来年诸多重大历史节点能否有一个好起点、好开局,紧紧围绕中央疫情防控政策和部署,总结完善现有的疫情防控经验、合理统筹疫情防控人力物力,只有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配合,年节时的疫情防控才能经受住年关人员流动量大、组织难度大的考验,形成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应急处突体制机制,将年下“平平安安”的“年味儿”由年节的“瑞雪之兆”,化为将来一整年的“风调雨顺”。

新年伊始,“和和美美”的“年味儿”不能少。“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身在异地,这个年节也不会缺少“温暖”和“团聚”的主旋律。怀揣着“天下没有远方,人间皆是故乡”的胸襟,喝一杯没饮过的贺岁酒、吃一顿没尝过的年夜饭,“就地过年”便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兄弟之情更深、姐妹之谊更厚的契机;化对远方老家的思念为对脚下“新家”的热爱,化对远方亲人的挂念为对眼前“近邻”的亲爱,“就地过年”就不是寄不达家书、泊不进港口、摆不上供果、跨不过海峡的乡愁,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唱响《爱我中华》的纵情高歌,是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共饮长江水、同过中国年的举国欢庆。“家和万事兴”,在“就地过年”倡导下,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每多一分的和和美美,都将是中华儿女手拉手、心连心,其乐融融地为中华民族集中力量办大事打下的更加牢固的基础。

新年伊始,“热热闹闹”的“年味儿”不能少。从灯笼到对联、从瓜果到点心、从美酒到佳肴、从歌舞到小品,年节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是为了给热烈的氛围再“添一把火”,而“火”要烧得旺,最基础的物质保障必不可少。总书记在贵阳市考察调研时查看了超市商品的价格,重点关注了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循总书记的足迹,在春节这个万众瞩目的重要节点,切实做到民情必观、民意必问、民声必达,确保过年群众能打满“米袋子”、装满“菜篮子”、盛满“果盘子”来过好新年,就是亲力亲为地为春节这个“大篝火”抱薪添柴,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安心过年、热闹过年提最供坚强的保障,是将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火”,从春节烧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力棒”上、烧到“十四五”规划蓝图每个角落、烧到饱含科技与理念的冬奥场馆、烧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航程引路灯塔上而开拓的又一个振奋人心的起点。

不一样的年、不变的年味,万家灯火、喜乐欢庆之际,还当尝遍“年百味”,过好“中国年”!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篇12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是中国人最大的期盼。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戴叔伦因除夕夜不能归家,发出“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哀叹。而如今,当轰隆隆的汽笛声响起,上亿人踏上回家旅途,与家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时,有那么一群人,尽管回家心切,仍然选择做“迟归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了万家灯火,守护着万家团圆。

一年将尽夜,万里迟归人。他们是身穿橘黄色制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用辛勤和汗水默默守护着城市的美丽洁净;他们是身穿白大褂、全力守护患者健康的医务人员,不顾自己安危,用默默坚守给患者带去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他们是“风里雨里节日里,在新闻现场等着你”的新闻工作者,坚守一线,忙碌地采集、编制新闻节目,为的就是把春节期间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传递到千家万户;他们是站好每一班岗的电力工人,无论黎明黑夜,无论风霜雨雪,都坚守在抢修一线,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为千家万户送上光明、送上欢乐;他们也是“安全不放假,平安不打烊”的交通警察,为了大家顺畅过年,或值守重要路段,或疏导拥堵交通,或深夜坚守交通指挥中心,为人民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他们还是挺拔身姿、手握钢枪的戍边战士,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以钢铁般意志守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一位坚守岗位的“迟归人”,深知“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含义,更懂得“大家与小家”的分量。他们用“舍”与“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有的或许外表朴实无华,却在平凡工作的点点滴滴中闪耀着人格的光辉;有的或许沉默寡言,却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有的或许含蓄内敛,却用尽职尽责和热情表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他们都是积极向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拼搏的平凡人,却正努力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如果将中国比作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那么这艘船能够行稳致远,正是依靠着千千万万坚守岗位、辛勤劳作、守护平安的他们、你们,还有我们。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还是奔波在风里雨里的快递小哥;无论是刚刚起步的创业者,还是日夜为生活奔波的工薪族;无论是在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还是在实验室里坚守的科研人员……只要怀揣梦想、努力奔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定能够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劈波斩浪勇往无前。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