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网 >地图 >素材 >

欧阳修作文素材

欧阳修作文素材

时间:2023-12-27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欧阳修作文素材9篇。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结合现实和想象建立自己的世界。我们写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度探讨和分析“欧阳修作文素材”,热烈欢迎把这些参考资料当做你的学习和工作的助手!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篇《醉翁亭记》,将欧阳修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的淋漓尽致。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唐宋八大家宋朝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自已亦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而欧阳修的著名之处并非此。二十四岁进士,并参与了中国改革史上声名赫赫的“庆历新政”,可以说是年少有为。但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小人、奸臣的诬陷和贬斥,最终被贬滁州。

在滁州,欧阳修并未消极对世,他给滁州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政治清明,为政宽简,多予少取。与民同乐,乐于山水,乐于宴酣,乐人之乐。他从不愁苦,不愤懑,不失落,不沉痛,有的只是豁达、乐观!

同处乱世,他没有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的只是旷达积极;他没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有着另一番人生在世的欢乐与自由的心境。他没有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却有着“与民同乐”的美好理想。这才是真实的欧阳修!

人是应当生来就是来吃苦的,但在这其中,我们如果多一分乐观豁达去看待,又别是一番滋味,一万卷书、一千卷遗文、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人生本亦如此。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2】

文言文《欧阳修论东坡诗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一天(欧阳修)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并且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就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3】

信义行于君子②,而刑戮施于小人②。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④,而视死如归⑤,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⑥,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⑦,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⑧。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⑨,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⑩;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⑾?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⑿。

①纵囚:释放囚犯。唐大宗(李世民)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把三百九十名已判死刑的囚犯释放回家,并规定于第二年秋天就刑。到时候,纵囚来归,皆赦之。

⑤视死如归:形容不怕死,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这里指为了信义,不惜牺牲生命。

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到了顶点,这又是小人中最厉害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象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中特别难以办到的。

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选取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释放了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终于自己回来,竟没有一个失约的:这是君子难于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难道是近于人情的么?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变成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们的气质,所以出现了象这样的情况。

我说: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求得这种声誉啊,这样看来,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预料他们一定再回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来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动回来一定能够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想囚犯一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

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了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经常的法律么不能作为经常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么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

这篇政论文,字虽不过四五百,但立论新颖精辟,议论深刻严密,其写作手法也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文章开始并不直设论点,而是先放开一笔,泛论君子小人之别,为全文的议论树立了一个参照标准;同时也藏下暗笔,以罪大恶极暗照太宗释囚不通情理,以视死如归暗照死囚自归不合情理。做到泛论不泛,紧扣论题。接着简叙纵囚之事,断以评议,又紧扣君子小人之别。据史籍记载,贞观六年,唐太宗亲自审查了三百九十名死囚,放他们回家,约定翌年秋天回来就刑。结果他们全都如期自动归狱,太宗称许他们知诚守信,免于死罪。欧阳修认为太宗以君子最高的标准去要求小人,是不通情理;死囚以小人最劣的品行而超越君子,是不合情理。因此以岂近于人情一句反问收紧,为全文定下基调,又为引出论点埋下伏笔。首段一放一收,一叙一议,令人心服地点出了纵因是违背情理之举。

太宗此举用意何在呢?中段作了深入剖析,但也未直论情理,而是拓开一层,先设一难。若论唐太宗。确不失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文治武功,空前显赫。纵囚一事作为贞观之治的政绩之一,颇为人们称誉,白居易《七德舞》诗就写到: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人们一向认为太宗恩隆德厚,深入人心,小人能变为君子是恩德感化所致。欧阳修则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指出太宗此举旨在沽名钓誉。此论精警透彻,后人评谓喝破太宗一生病根,刺心刻髓。但旧说未破,则新论难立,下文便转入层层辩驳。首先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这种心理分析并非主观臆测,而是从客观事实的`不近情理推断而出,深文曲笔,抉其隐微。清朝乾隆皇帝写过一篇《读纵囚论》,以其统治经验补充说:太宗擅长权术,或会通过刑官狱吏晓以利害,归狱可幸免一死,不归则捕而诛之,累及亲属。双方既然在互相窥测并利用对方的心理动机,以达到各自的目的,哪里有恩德与信义可言。乌有一句既是反问,也是感慨,有力地揭露了太宗的虚伪。但还觉意犹未尽,再进一层,将太宗六年深德与一日浅恩相比,深者尚未能感化小人,浅者反倒能改变他们,其不近情理显而易见。此用事实作反证。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太宗纵囚并非出于开恩施德,死囚自归也非出于感恩戴德。文章辩驳往复曲折,愈驳愈快,愈折愈警。至此,旧说已不攻自破,新论也确立不移。辩驳以立起,以破终,所以层层破旧,又句句立新;虽无一字提及情理,但处处不离情理,更以不通之论总收此段,与首段不近人情正相呼应。这一段运用设难驳诘,正辩反证等多种方法,严密周到地论证了纵囚是邀取名声之举。

统治者违背情理以邀取名声,是否利于治国呢?这是末段议论的重点,也即本文的论题。文章同样没有直涉论题,而是先宕开一问,故作自答,以揭示施恩德与近情理之间的矛盾:归而诛之,如再纵又归,显然不近情理;如再纵不归,无从体现恩德,故以否定收断。再跌进一层,故作退论。旋以归谬收束,也同样揭示了上述这对矛盾:如果这种恩德屡施于小人,那就等于培植他们的侥幸心理,纵容他们杀人放火,更是不近情理。这两层议论一开一合,紧扣上文,开句承接中段,合句照应首段,进一步把旧说驳得体无完肤,从而收住辩驳,从容不迫地步入正面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水到渠成,自然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这篇文章议论纵横而不支离,文字平易而有韵味,全仗作者悉心布局,使章法跌宕绵密,文势曲折流动。每段议论不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而是欲擒故纵,顿挫有致,最后以通段主旨收住。整篇结构也是如此,经过曲曲折折的议论,往往复复的辩驳,最后百川归海,结出文意,将全文推向最高潮。读至篇末,就仿佛游览名山走过崎岖蜿蜒的山路,最后攀上雄伟峻拔的主峰,回首来路,领略更深,眺望前方,遥想万千。再者,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散文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贯舒畅,无所间断(苏洵语)的特色,在短小的篇幅内,或质疑,或答问,步步分析,层层辩驳,写来却从容不迫,纵收自如,竟似有洋洋万言,令人耐读。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4】

寒假里偶尔读到一篇《欧阳修的故事》,深有感触。

故事主要内容讲的是:有个人爱写诗,有一次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他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于是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远一枯树,两个树枝桠。”显然,这两句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这个人听了也就绞尽脑汁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道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主雪作花。”这个人听罢,恍然大悟,感慨万千,因为他突然发现,就这么一加,他那棵色彩生命全无的树立刻神采飞扬起来——春开长着青苔,那绿色的青苔就是它的生命,冬天落满雪花,那白皑皑的白雪就是它的色彩!读到这里,我不禁拍手叫好:这就是点石成金啊!如果叫欧阳修去当语文老师并指导学生写作文,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也能给他们以希望和信心,他施爱的手段极其巧妙,就像一个极有爱心的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既注意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在关键之处及时点拨指导,真正达到点石成金的奇效。

我们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虽然天天在和学生打交道,虽然也都在说教书育人,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把学生作为有情感、有个性,有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人来看的。当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时,当他们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好作文时,我们的老师往往是抱怨、指责多于启发、诱导,这样对待学生,学生又如何得到进步,如何发掘他们的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首先要有满腔热情,一颗爱心,只有饱含着爱的教育,才有可能在学生心中激起创新的浪花。

从欧阳修的故事中,我们更应该看到教师不光要有一颗爱心,更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还要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沉睡的心灵以唤醒,给无知的心田浇灌知识的甘霖……这些都需要胜任,靠陈旧的知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白华”,像薛瑞萍老师说的“钻进去需要力量,飞起来需要激情”,教师惟有厚积薄发,预先具备了较深的内功,预先蕴积了真诚的情感,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才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学生飞翔起来!

身为欧阳修故里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习秉承一代宗师的优良风范,心中装满灿烂的阳光,给所有的学生以希望和信心。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5】

我喜爱的大文豪-欧阳修

夜读《蒋勋说宋词》,书中豪放大气的苏轼,悲壮豪迈的辛弃疾,温柔婉约的李清照……而我独爱大文豪欧阳修。

我喜欢欧阳修,不仅因为他是“唐因素八大家”之一,更喜欢他诗词的平实率真,豁达从容,就如我简单快乐的个性。

读他的《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派“天真”,一清如水,平实到你不觉得他是一个太守,就是在一个亭子里一个老翁喝醉了,讲自己醉酒的经验,因为大家说这个亭子还没有名字,而我在这边喝醉了,那就叫“醉翁亭”吧。

再如他《浣溪沙》中的“白发戴花君莫笑”我不能想象,今天的一个领导会在花白的头发上戴花,可是欧阳修就写到了“白发戴花”,说我到了这个年纪,在春天摘了花,戴在自己头上,你不要笑我老和癫,想到这幅画面,想到他可以自在到仿佛不是一个太守,只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兴趣的人,一个非常可爱的老诗人。

“今年花胜明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今年的`花要比去年的还要好,明年的会比今年的更好,他怎么知道?是因为他觉得生命会越来越好,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这就是他的豁达。耐心地看待某些事物,也许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的意味,聚和散是变化的,花开花谢是变化的,月圆月缺是变化的,在我们不知道变化的真正意义时,会沮丧、感伤、甚至绝望,可如果知道这只是一个自然过程,为什么还要去伤感呢?

“简单就是快乐,快乐是一个人的燃料”,这一向是我生活的准则,一如大文豪欧阳修的率真豁达,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6】

欧阳修认字很用心,到了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自修的能力了。他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书读。借来的书要按期归还,他就把书背熟,再还给人家。他订了一个背书计划,每天背三百字。几年以后,就把四书都背熟了。

他的叔父看他这样用功,就把自己用剩下来的纸,装订成本子送给他。他高兴极了,把这些本子一半用来抄书,一半用来学习做文章。那个时候,人们写文章有一种坏风气,只讲究辞句的华丽,不讲究内容。欧阳修觉得这种风气很不好,他想学习写另外一种文章。

有一次,他从一只破书箱里找到了几本旧书,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写的。韩愈写的文章不光文字优美,道理也说得很透彻。欧阳修越读越觉得有味道,就把韩愈的文章当作自己学习写文章的榜样,进行学习模仿。

欧阳修写文章非常认真,为了写一篇文章,他常常要读很多书。每一篇文章的初稿写好,他就把它贴在墙上,有空就反复地念,反复地修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行。

他写的《醉翁亭记》,开头一段说明滁州四周围都是山。初稿用了几十个字,写了东面有什么山,西面有什么山,南面有什么山,北面有什么山。可等到最后定稿的时候,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就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到了晚年,欧阳修也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了,可他写文章还是一字一句地仔细推敲,一点也不马虎。他的妻子既相劝又打趣说:“你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怕老师骂吗?”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不是怕老师骂,是怕后来的人笑呀!”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积累,多读精品文章,在读书中感悟、提高,这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欧阳修这样,我们也需要这样。我们学写作要多读好书,热爱生活,从生活和学习中锻炼出敏锐的感悟能力,尤其注意从阅读中去借鉴作家感悟生活的经验,欧阳修就是以韩愈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榜样的,并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认真、一丝不苟的练写,修改,直到晚年还是一样。只有这样,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从阅读感悟到作文成功的喜悦的。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7】

宋仁宗时,人称“红杏尚书”的宋祁喜欢用生僻字,本来很通俗的文字经他一替换,越发难以让人看得懂了,可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碍于情面,也没人给他指出来。

当时,宋仁宗命欧阳修为主编、宋祁等翰林院学士为编辑,共同修订《唐书》。这天,宋祁把自己仔细修订的稿子看了一遍,觉得很满意了,就把它交给欧阳修,请他审阅。欧阳修发现《唐书》中不少通俗的文字都被宋祁用生僻艰涩的文字替换了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他决心纠正宋祁的这个毛病。

过了一天,欧阳修写了八个字“宵寝匪贞,札闼洪休”给宋祁看,并问宋祁道:“宋大人,你看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爱用生僻字的宋祁,思索了一下说:“‘宵寝匪贞’,不就是‘夜梦不祥’吗?‘札闼洪休’,不就是‘题门大吉’吗?是哪位先生,不用后者而用前者,岂不是让人费解吗?”欧阳修听了,哈哈大笑说:“前些日子,您给我看的稿子,其中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你老兄却改成了‘蓬在麻不扶而挺’吗?‘疾雷不及掩耳’一句很通俗易懂,你用‘震雷无暇掩聪’来代替,越发得晦涩难懂了。”宋祁听了,才意识到自己爱用生僻字的毛病,的确给读者阅读造成了困难,幸好欧阳修诚恳地指了出来。

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每个人身上的缺点不足,只有经别人指出来,我们才会意识到其危害,才会有意识地改正。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8】

你好,欧阳修,您的正直是无人能及的,您的努力谁都能看出。

站在滁州琅琊山前,只见山青水绿,层恋叠障,蔚然深秀,令人遐思滁州的灵秀之美,循路而入山,只见山间隐隐约约瞥见一小亭,走上前去,望其匾,只见三个大字“醉翁亭”,经风吹雨打后,已颇为陈旧,显出岁月的沧桑,树林葱葱,阴影成蔽,只听那鸟声上下,如今此地已成为琅琊山中的一景点,但时间尚早,我看不见那喧闹的游人,故人却浮现在眼前。

你出自寒门,幼年丧父,秉承母教,发愤苦读,你砺砺风节,上师后代韩愈,下扫西昆颓风,终成一代文坛盟主,进士及第后,你曾官居翰林学士,枢密副吏,参知政事等要职,在订历政坛上,你的正直敢言,世所瞩目,遇事敢言,不知圆融变通,必定为世俗所不容,这便注定了你官海浮沉的一生。

你因直言而遭遇不幸,你写书信指责高若纳,而司谏高若纳把你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你被贬官为夷陵令。

你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你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人称为“党人”。您也为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贬谪给你以磨难痛苦,也给予你升华,站在醉翁亭前,我想象着青山绿水对你的锤炼,而你不曾作戚戚之文,在乐中醉,在醉中乐,自有自己的乐观豁达,而你的《醉翁亭记》给醉翁亭镀上了一层豁达的情怀。

你好,欧阳修,你通透过悲观看到了自己可悦的一而是你的修养、你的品格。

欧阳修作文素材【篇9】

欧阳修先生,字永叔,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辛苦一生,只为做一个不为沽名钓誉而从政的政客,他醉了。但他却是一名清醒的醉翁。此次,我很荣幸与欧阳永叔先生进行了一次隔空采访,内容如下。

我:欧阳先生您好,我是xxx,今天能采访到您,实在是幸甚。大家都说您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家,写出了《丰乐亭记》《生查子》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您的《醉翁亭记》这一篇文章,我想采访一下您,您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出的呢?

欧阳永叔:当时是我被贬到滁州的第二年,在我的努力之下,人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当然了,这归功于当地百姓的辛勤劳动与配合。我生于大宋的鼎盛之期,心中虽有被贬的不平,但当我看到人民安居乐业,我就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于是我就大设宴席,酒醉而醒,然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那欧阳永叔先生,您虽然自称醉翁,但我们却发现您在醉翁亭边又修建了一座醒心亭,这又是为何呢?您能对此做一下解释么?

欧阳永叔:哈哈,不瞒你说,我的确自称醉翁。我醉是真的,我酒量不大一喝就醉,但是你看我老么?我刚不到40岁,我自称翁,是因为我经历了太多曲折和坎坷,曾经沧海难为水啊,所以自称醉翁。至于这个亭子,我建造它一来是为了让酒量差的我在喝醉以后能有个地方看看风景醒醒酒;二来,是为了能让我在酒醒后借远处的风景来警示自己,我有强壮大宋的理想,和向圣上直言进谏的使命,我不能畏惧小人的谗言。就是这样,我修建了这座亭子,这就是目的,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原则的坚守。

我:您的醉在表面,但醒在心中。您原来是借醉来调剂小人谗言对您的影响,借醒来警示自己。您真是一位伟大的人,晚辈对您实在是敬佩!

欧阳永叔:过奖,过奖。

我: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再次感谢欧阳永叔先生能接受今天的采访。再见。

他的酒量很小,一喝就醉,他拥有醉翁醉的外在。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却一直不改变直言进谏的勇气,不惧谗言,他拥有醉翁醒的内心。不愧,清醒的醉翁。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