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网 >地图 >美文 >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8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8篇。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复习第5~9题,复习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练习八第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请大家课后试一试。

四、探索和实践

第九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P24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中的其余习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并能

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求表面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求体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二十第1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什么,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追问:一般说来,求制作时所用的材料是要计算什么?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

2、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

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

谁来说一说,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这个教室有多大,可以先估计这个教室的长、宽、高各大约多少米?再算出教室里的空间大约多少立方米。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要求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关系?

求梯形的面积,关键就是求什么?

请大家课后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1、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10题、思考题。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⑶分别怎么算?

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

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

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2.第19页动手做。

讲解测量方法——在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把土豆浸没在水中,测量并记录相关的数据,算出土豆的体积。并且提供一张表格,提示应该记录容器的底面积、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以及算出的土豆体积。然后是测量与计算,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应注意什么。如,容器底面积不能直接量得,只能测量底面的半径、直径或周长。测量半径需要确定圆心,测量周长还要计算直径,一般测量直径,既容易量,也便于算。又如,测量底面直径、水面高度都要在容器里面进行,利用容器里面的数据,算出的才是水的体积、土豆的体积。

四、作业

基础训练

频道小编推荐: |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复习第6-11题,复习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物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

2、做复习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你们认为哪几个体积计算在方法上是相同的?都是怎样算的?

圆锥的体积计算与圆柱体积计算有什么联系?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7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要求柱子的侧面积。

(2)讨论复习第10题。

提问:这堆沙铺成路面是什么形状的?这段路面的体积就是哪个体积?为什么?

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比较方便?根据什么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3)做复习第11题。

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不同的解法,老师板书算式。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算式3.14()212()里的()是什么意思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

请大家课后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复习第8-10题。

教学后记:

(十)球

教学内容:P20,观察和测量

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积的概念,规测形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旋转:产生圆柱、圆锥、球

1、实践:旋转产生圆柱。

将长方形小旗旋转、观察:成了什么图形?

说说:是怎样旋转的?长方形与旋转形成的圆柱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算算: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以宽为轴旋转成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实践:旋转三角形成圆锥。

猜猜:可能产生什么图形?

实践:(按照1的方法学习)

3、旋转半圆成球: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然后再让学生汇报。

二、测量并估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操作: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容器、小石块、水等),实际动手操作,从中找出方法。

2、思考: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讨论)

3、说说:将你刚才所得到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三、作业

测量并计算出自己拳头的体积。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5)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节课我们就对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拿出一个长方体,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长方体纸盒先拆开展平演示给学生看,再重新围起来,形成一个长方体,并板书)

表面积: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

体积:(是6个面围成的)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2)表面积和体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积单位有:、、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常用的

体积单位有:、、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3)计算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需要测量哪些长度?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

体积=长宽高

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应用。

出示例7,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后并让学生自己讲讲为什么这样做,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44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九的第3、4、5题。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正确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练掌握各自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区分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建立体积和表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长方体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列式: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导入:同学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那么,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的内容.

板书: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

(一)体积和表面积的对比.

1、区分体积和表面积这两个概念.

归纳小结:

长方体的表面积指它的六个面的总面积,而体积则是指它所占空间的大小.

2、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

归纳小结:

表面积用面积单位来计量,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区分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时,所需的条件相同,计算方法为什么不同?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所需的条件相同,但因计算内容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不相同.

(二)教学例7.

例7、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纸箱,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

(1)做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

(2)它的体积是多少?

(求做纸箱要用多少纸板,需要计算纸箱的表面积)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

(1)表面积

(85+56+86)2=1182=236(平方分米)

(2)体积

856=240(立方分米)

答:做一个纸箱至少要236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它的体积是240立方分米.

(三)练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2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区别: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答:它的表面积是864平方厘米,体积是1728立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体积和表面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在()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1)一个粉笔盒的表面积大约是6().

(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大约是14().

(3)一个游泳池,它最多可容水3000().

4、判断.

(1)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2)表面积是6平方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五、课后作业.

1、人民革制品厂用合成革做长方体的箱子,长0.9米,宽0.6米,高0.4米.做一个箱子至少要用多少合成革?

2、黎明纸盒厂做正方体的纸盒,棱长0.6米,做一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纸盒的体积是多少?

3、永丰水泵厂计划25天制造1575台水泵,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2台.照这样计算,完成原定生产任务可少用多少天?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例7、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纸箱,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

(1)做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

(2)它的体积是多少?

答:做一个纸箱至少要236平方分米硬纸板,它的体积是240立方分米.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7)

目标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各自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及训练

重点

分清这两个概念和各自的计算方法。

仪器

教具

一个可以展开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节课我们就对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拿出一个长方体,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长方体纸盒先拆开展平演示给学生看,再重新围起来,形成一个长方体,并板书)

表面积: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

体积:(是6个面围成的)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2)表面积和体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积单位有:、、

体积单位有:、、

(3)计算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需要测量哪些长度?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

体积=长宽高

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应用。

出示例3,学生独立审题后教师提问:

①做这个纸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求的是这个纸箱的什么?

②这个纸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怎么求?

学生解答后并让学生自己讲讲为什么这样做,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3页的练一练。

2、做练习四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1、做练习五的第3、4题。

2、把练习五的第6、7题填在课本上。

表面积和体积的对比

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体积表面积教学设计(篇8)

教学内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策:补充一些有关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本练习及解决问题的练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和圆柱体积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知识梳理,练习巩固。

1、知识整理。

(1)已知圆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已知圆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已知圆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说,可以说说运用哪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⑴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

⑵半径4厘米,高12厘米

⑶直径5分米,高6分米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10米,深1米。

(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2)在池底及池壁抹一层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每一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

1、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底面半径:3米,高:10米

2、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4/7。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的体积比第一个圆柱多多少立方厘米?

3、压路机的滚筒是个圆柱,它的长是2米,滚筒横截面半径是1米,如果滚筒每分钟滚动5周,那么10分钟可压路多少平方米?

4、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

四、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通过本课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前思考:

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已知直径或者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都能掌握,但已圆的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做错。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还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

课后反思:

考虑到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较复杂,不少学生经常将两者混淆,所以在学习圆柱体积之前临时增加了这一课。

今天的课堂上,由于练习题量较多,有些又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将教学重心适当下放,多从学习困难生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他们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讲解。如:补充的基本练习部分的第3题是分别计算一个水池的占地面积、在池底和四壁抹水泥部分的面积以及挖水池时挖掉的土的体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不理解每个问题是求什么,这样就造成无从思考,更不用说列式计算了。综合练习的第3题是求10分钟压路机压路的面积,学生都指导要求压路机的侧面积,但是这一题又涉及到每分钟滚动周数和滚动时间,而有些学生会忽略这一方面,所以也会造成错误。综合部分第4题是求1分钟内流过的水的体积,并不是单纯地计算圆柱的体积,练习过程中都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来进行指导。

课后反思:

单独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基本上都没问题,只是计算上的错误。如果解决圆柱的实际问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到底是求圆柱哪几个面的面积。压路机的问题学生掌握得还算不错,都知道是求侧面积。

在学习了圆锥的知识之后,我想首先要学生判断题目中求的是圆锥还是圆柱,让后再根据公式计算。

课后反思: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对于学生的思维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只是简单的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或者广而告之,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是轻描淡写不了了之,这些做法,我认为都不可取。我们应冷静面对,要能善于找到问题的发源地,组织学生积极探索、冷静思考,发现内在的错因,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除障碍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提升。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