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网 >地图 >日记 >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

时间:2023-12-21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7篇。

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范文内容,很多范文的用词和语句写法都十分精妙,你现在有找到想要的范文嘛?编辑今天放送一篇“文字行走心情日记”主题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希望这些想法和技巧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篇1)

这是一个快的时代。快餐、速递、免洗、多合一……一切都只为追赶人们忙碌的脚步。我们茫然的在岁月的齿轮上不知疲倦的走啊走,如梭罗所说的“过着一种麻木不仁的可怕生活”。这个社会包罗万象,却单单容不下喘息、闲适与思考,而我,选择让心灵在文字中憩息,获得片刻的安宁和满足。

让心灵在文字中憩息,获得闲适的心境。多情的诗人为我们带来了潇潇梅雨的细腻,浩浩秋风的洒脱,洞庭烟波的壮阔,还有蜀道猿啼的哀婉。我们可以如王维在小雨中漫步,看“草色绿堪染,桃花红欲燃”;可以随白居易于夕下静眺,看“一道残阳铺水中”,映得“半江瑟瑟半江红”;还可以像晏殊在“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夜晚,手执一壶清酒,任漫天柳絮如扬花般纷纷扬扬。就这样,在文学世界年年岁岁的素月飞花中,在生生不息的莺啼鹂啭中,我们的心灵获得了涤荡,我们学会用一颗闲适的心活在这喧嚣的世上。

让心灵在文字中憩息,拥有美好的享受。两千多年前的爱琴海边,以为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拨着古老的七弦琴,轻轻地为路人吟唱特洛伊英雄的史诗。他是双目失明的诗神,带着浑浊的瞳孔和清透的心灵,向世界乞讨善良、友爱和光明。世界只给了他几个铜板,而他却慷慨地把艺术的光辉施与大地。他,荷马,从遥远蜿蜒的海岸线向我走来,从千年不变的日出日落中走来,从古希腊的阳光与海水中走来。他伴亚历山大走过亚细亚的漫漫征途,伴桫椤度过瓦尔登湖畔的悠悠晨昏,如今,他依然与我们同在。每当我诵起《伊利亚特》,总能感受到遏制不住的'澎湃心潮以及那穿头时空的思想力量,带给我美好,带给我满足。

让心灵在文字中憩息,寻找人生的真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话让我明白如何超脱,而寒山与拾得的谈话则教会我隐忍和宽容。汗衫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轻我笑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答:“忍他耐他避他敬她不理他,你且看他。”又如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都教会了我许多,让我一步步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

让心灵在文字中憩息,为自己在忙碌的当下营造一个可以喘息的空间,学会品味,学会思考,深沉的行走在这片大地上。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篇2)

喜欢在文字里行走。

文字里的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有烟黛缭绕的群山,有浩翰漂渺的大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有孤烟直落日圆的皑皑沙漠;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有林深无人鸟相呼的原始森林......文字里,有旭日、彩虹、鲜花、流云、朗月、清风......心委于文字之上,我化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边舞边吟;我化为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鱼,轻轻游弋......此时,没有人,没有声音,红尘中的喧哗和烦恼,似已完全被隔绝在千里之外。

当夜穿透窗户的缝隙洋溢,柔和的灯光下,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凝神聆听心绪拔节的声响。任由心坎的独白,抽节、结苞、绽放。键盘的清脆声,滑落白色的页面。用文字记录着尘世里最优美的相遇,记录着跋山涉水的怀念,记录着生命的感悟与感动,记录着生活的愉悦与欢笑。心情在屏幕上涂抹,或华丽、或鬼魅、或冰莹的'色彩。我,在文字中游离、沉沦,体味内心的震颤和冲动、淡然和恬静。相信,当多年以后,容颜褪去,时间的某个段落里,可以,俯身拾取,那些零落隽永的花瓣,就像捧一束冬天的阳光,那丝丝缕缕的暖意,充盈着日渐衰老的心,让我可以在似水年华里,重温着那场漫天飞花的梦。

文字,本没有生命,是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情感,让它拥有了如歌的生命和灵性,拥有了摄人心魄的感染力。累了的时候,不妨走近文字,走进自己或别人心灵的花园,看白云飘飘,听小溪潺潺,看鸟儿翩翩,听风儿呓语。尽情释放自己,去享受那份惬意和感动。回味沉淀自己,让俗世里的纷扰,也在文字里沦陷。

喜欢在文字里行走,享受自由与陶醉,收获温馨和感动。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篇3)

婆婆一直生活在农村,年轻时是勤俭持家的一把好手。如今本应由我们赡养了,可她不但从不开口找我们要一分钱,还时常把家里的鸡蛋一盒一盒地捎来,而且逢年过节时给她的'钱大部分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地又用在了我们的头上。因此,我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她生日到了,我和夫商量回去一次。经过县城订做了一个大生日蛋糕,又突然袭击似地回到老家。当时婆婆正在小土坡上放牛,见我们突然出现在面前,乐得忙扔下牵牛的绳子,急步走过来,帮我们拎东西。我把蛋糕提了提,示意她看一下。她说,你买这个东西做么事?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今天不是您过生日么!

她一个劲地说,这个东西也不实惠,还要好些钱吧?你们喏,真是的,生日年年都过,花这冤枉钱做么事?!她虽这么说,但是幸福感却挤满了她的鱼尾纹。

往回走的时候,她却带我们从村子中央的一条小路穿插过去,遇到了一些在菜园子里拔草摘菜的婶子嫂子们,当我们彼此问候的时候,婆婆总是不失时机地抢着半是嗔怪半是炫耀地说,你看,她们买这么个东西来给我过生日,花好些钱,还不如割几斤肉回来呢,对不?婶子嫂子们就羡慕地回答她,你儿子媳妇孝顺你的嘛,现在作兴这个哟!她就乐得连连点头说,那是那是,一会来吃啊!

再绕过一口池塘,方才到家。这条路比屋后的那条老路远了不少,我穿着高跟鞋跟在她的后面沿路十八家,走走停停,一路与人搭讪。我明白,这行走的不只是我们三个人,还有她手上的那盒生日蛋糕!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篇4)

西风老师,是榕树下天地红尘社团社长,也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更是一名最勤奋的作家,我们都亲热的称他为西风老师!

走进榕树,就走进了滚滚红尘,在滚滚红尘中走近了西风老师的文字。老师的文字层次清楚明快,感情真诚细腻。我常在老师的文字中泣不成声。

读老师的第一篇文章是:《泪水滑落的瞬间》,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我看到自己骨瘦如柴的双腿,我看到自己的双腿不再跋涉不再奔跑,我看到自己的双腿正在变得若有若无,我看到所有的道路已经悬在了空中……我看到自己坐在轮椅上的身影,我看到斜卧在病榻上无尽的苍凉!”当我看到这里,不禁泪如雨下。人的生命价值,正是在跑好自已承担的这一里程中体现出来。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是,人用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却是可以与世长存。老师在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行走能力,可老师用自已的毅力,一种坚强不倔的精神,敢于承受痛苦,挑战痛苦,用自己深博的知识底蕴向致残的双腿挑战。老师向我们提示了一个强者的人生价值,用自已的才华写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老师在这样的艰难困境中,竟然写了一千多篇佳作。我惊震了,我感到愧对老师,愧对各位朋友。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一一奥斯特洛夫斯基。

西风老师为红尘然烧起一把红红的烈火,他照亮了红尘每一个角落。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滚滚乌云,养病除疾无良方,静心敛气延生命。老师用他的心血写出了人生的精彩篇章,用精彩展现出人生的辉煌。老师在《我有一个梦中》说:“如果我美梦成真,如果我能重新走路,我将购买回归故里的车票,在那座魂牵梦绕的北方村庄,寻找我久违的家门和儿时丢失的脚印。我将来到母亲长眠的地方跪下双膝,我会浊泪长流感慨万千,我将告知九泉之下慈祥的母亲:您的儿子终于会走路了,您的儿子终于迈动健康有力的双腿来看望您来了!”老师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因病魔,无法去告慰在家乡九泉之下母亲的灵魂,讲述了人生没有绝望的存在,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述了人活着就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老师说:“在梦想和希望生长的地方,在雪山、荒漠和草原中间,在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中间,重新雕刻下我顽强跋涉与求索的身影。我要站立在一望无际的瀚海中心,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地方,让孤独的风孤独的雨,猛烈地撕扯我滚热起伏的胸膛。”从老师的文字中,我看到一条被困的巨龙再咆哮再呐喊!我听到巨龙的愤怒与哭啸!那一声声雄伟浑厚的呐喊,气势磅礴,震荡得大地在颤抖中惊吼跌起!一种浸透骨髓的心痛从我的心底袭来,泪水浸透了整个屏幕。

“我像一个失去自由的囚犯,我好象一只被关在牢笼里的鸟儿。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我往前看往后看,四周都是坚硬、冷漠的雪白墙壁。我就生息或挣扎在这狭窄逼仄的火柴匣的里面。我在书中寻找着春天的红花夏天的蝴蝶,寻找着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飞雪。我想在我被囚禁的漫长岁月里,如果没有书籍的肝胆陪伴,我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我的心灵会因此枯萎、绝望甚至窒息。”这是老师在《谁囚禁了我》文章中的一段话,读老师这篇文章,我的心在疼痛中抽搐。是谁将老师囚禁,让老师失去自由。从老师的文字中读出了一种空灵的想像,文字很自然的流露出老师与病魔抗争的心灵历程和痛苦的挣扎。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文学的执著和追求,我仿佛看到老师艰难的趴在床上写作,我能够体味到老师每打一个字的痛苦,老师的坚强意志让我敬佩。老师对生活对生命无限的热爱和执著让我感动,老师用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将美好的愿望洒向人间。

老师的文章充满一片生机,给我们带来一片希望,读老师的《一片绿洲》《天下知音》《风中的芦苇》等等文章中,都让我很感动,特别是老师在天下知音中写道:“茫茫人海里,谁是我可以倾吐衷曲的知音?滚滚红尘中,谁是我可以肝胆相照的知己?扪心自问,仰天长叹空对月,我的内心一片焦灼和凄迷。知音不是童话,不是遥不可及,知音就行走在我们中间。知音可以近在咫尺,知音可以远若天涯;知音可以是最真最纯的红颜知已,知音可以是朝夕相处、耳濡厮磨的知心爱人。”从文字中我读懂老师的孤独和对朋友的期盼与渴望,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千金易得、知已难求。我一直认为朋友之间相处,只要真诚相待,那种低于夫妻,胜过兄妹的感情,就是知音,无须承若,无须回报,它与金钱与地位无关,是一种相识、相知、相悦、相敬到相惜的心灵感应。老师的文章让我读懂了知音的真正涵义。我真诚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江山人都是您的知音,您的`朋友啊!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共创江山,让我们的江山在文学道路上盛放出更艳丽的花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背过,但并不解真正的意义。老师在《锄禾日当午》一文中写道:终于锄到了地头,我一屁股坐在树阴下面,我感到浑身都是热汗,我感到疲惫不堪。望着头顶上火辣辣的大太阳,望着如火如荼阳光照耀下的翠绿棉田,我一脸迷茫与困惑。父亲光赤着淌着汗水的脊背,坐在锄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几乎是用怨恨的仇视的目光,斜着眼睛打量着我的农民父亲的。准确地说,我不能理解父亲,他为什么在我走向大学殿堂的前夕,将我硬拉到了一望无际的苍茫田野?父亲宽厚地向他的儿子笑笑,然后拧开了水壶的盖子递给了我……我们父子俩就着凉水啃饽饽,开始了简单的地头午餐。老师用最朴质的文字叙述了当时父子之间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自已的灰暗心理和父亲憨厚纯扑的农民形象。这种感情表现得真实、细腻、深刻。流畅的笔墨把读者的感情观念引向了对父亲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丰富的想像给读者一种“超旷空灵”的感觉,没有苦中苦,那来的盘中餐。老师把自然景色和父亲的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那天异常炎热的下午,我默不作声地锄着棉田里的杂草。我很卖力气,我的脸上和后背上有酣畅的汗水流淌,我年轻的心仿佛被绿色的田野紧紧簇拥……望着太阳下挥汗如雨的父亲,望着父亲古铜色后背上涓涓流淌的热汗,我感受到了身为农民父亲那种平凡中的伟大……老师的文字敏锐精确,是经历人生磨难的独特感悟。老师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愿望与苦恼,欢乐与忧愁,全部袒露在读者面前,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希望。

老师的文字大气厚重,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博学,老师写出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和魅力,老师才华横溢的语言和操纵能力、天才的想像力,足以说明这一切。生活是一个猬琐的尘海,从丑恶到丑恶,一波接着一波,人辛苦地浮沉于其间。老师却能把心灵向着遥远的美好。从灰颓中追求绚烂,从腥臭中追求芳醇,从平凡中追求奇迹。理想使现实更加透明光泽,美好的憧憬使生命充满活力。这是何等经典的阐述!何等崇高的意境!何等的坚韧的毅力!何等旷达的超脱!

最让我开心的是,西风老师来江山了,在江山我看到了老师的精品文章,如《野狼出没的山谷》《经历寒冬》《让梦想起飞》《让生命化蛹为蝶》等十多篇佳作。特别是看了老师《让生命化蛹为蝶》这篇文章后,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被于茗自强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也为《江山》第一位签约作家的事迹而震憾,我敬佩《江山》赵老师的为人,更敬佩赵老师“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高尚品质。我为江山有这样好的领导而自豪,为西风老师来江山而骄傲,更为于茗的成功而高兴!

我真诚的对西风老师说:老师,我们喜欢您充满哲理的文字,喜欢您深奥的博学,喜欢您宽厚的胸襟。希望老师在江山,玩得开心,玩得快乐。在榕树下您是我的老师,在江山您更是我最尊重的老师!老师,对您我肃然起敬!我会向苍天祈祷,愿我们的西风老师永远快乐健康!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篇5)

这段时间,学习是生活的主要内容。

每天,白天在学校里,听课,评课,上课,偶有时间还要看学校下发的各种学习资料或写各类期末应检的材料;晚上,整理完家务,坐在电脑前,参加国培研修网的学习,认真地看视频,认真地写研修日志,认真地发贴、回帖,及时地交作业、写反思设计、传主题研修成果,每天都忙到很晚。

周末,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便浏览教育在线论坛中的新帖子,充实教育在线个人博客中的内容,累了就翻《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看那些与我一样在教育园田中辛勤耕耘却已收获累累硕果的同行们,内心里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仰望。

室外,皑皑白雪透着无限冷意,小窝里却很温暖,就在这样的冬日,看书,学习,是多么美妙多么充实的事情!

可是,我的心里为什么有越看越惭愧,越学越倒退的恐惶?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危机感,从来没有过的紧迫感弥漫心间,挥之不去,总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难道是精力不足、能力有限?抑或积累太少、需要太多?还有更受挫的事儿:有一天,迫切地想加入教育在线的网师班,按照相关须知的要求,开了博客,设了专题贴,下一个程序是要递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史,就在这里,无法前行了。字数不是问题,问题是读书史这个内容让我思前想后无法成文。原本以为啃了几本大块头的教育书籍,摘抄了几本读书笔记,写得几手随笔文章,可以有得一拼,哪成想,看着网师班里,那些名家大师们的读书史,觉得自己竟如此浅淡,如此空白!

就这样,在网师大门外带着一颗渴望的心张望,及至今日,仍不敢前行。必须不断地学习的感觉于是更加强烈。学习,反思,反思,学习。坚持。每天一点一滴的铺垫也许和成长无关,但是,没有一点一滴的铺垫又何谈成长?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篇6)

车轮卷着灰尘,在迅速地前进。而我,沉浸在墨香古巷之中,拾起落花春去的情趣,穿过华贵富丽的宫殿,浏览曾经繁华的十国街市,回忆无法忘记的距离。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惆怅,也有“谁道人生无在少”的旷达,还有“六朝旧事随流水”的感叹。但历史的风吹走的是沙子上的字迹,消逝的是尘封的记忆,留下的是石头上的铭记,隽刻的是鲜明的'史迹。当人们将宝藏上的泥土理静时,真正的金子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来到统一六国的秦朝,我看到的是强大。秦长城的宏伟修建,留给我们的是一块块记载历史的砖和一段段饱经风雨的城。

走入繁华兴盛的唐朝,我听到的是一句句不朽的诗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鼓励我无法忘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犹如一阵清风让人心旷神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李商隐教我知道奉献的伟大;“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让我感到无限苍凉……日本的使者将我们的汉字带回去钻研,才渐渐有了日文的初体,保留至今。唐朝的繁华让我目不暇接。

再次启程来到才华横溢的宋朝,遥望空中一轮明月,恰巧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漫步长江岸边,耳边便会萦绕“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感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又在高唱《青玉案》。大书法家王羲之正在大挥墨笔,书写千古名篇《兰亭叙》。我们中国的文化在宋朝仍在发扬光大。

如果我继续回想这悠悠历史,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也不会说完。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并没有在行走中消逝,相反却在进步中传承。谁说,历史的车轮会将古老的传说遗忘;谁说,历史的记载会屏弃千年文化;谁说,历史的尖刀会削平所有的过去。

在行走中,中国的文化卓尔不群,中国的气质仁义谦逊,中国的人民热情淳朴。

在进步中,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中华品格千古流芳,中华精髓不朽篇章。

文字行走心情日记(篇7)

在写下这题目时,我知道会引起读者的误解,他们会认为我的父母是搞文字工作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的父亲与文字能沾得上点边。他当生产队保管时,天天都会用文字和数字记下过往的帐目;我的母亲,与文字连边都未能沾上。母亲不识字,“未进过牛圈门”,这句话是母亲戏谑的话,话中有着对未读书的怨艾,也有着对学校的羡慕。我为什么要用“在文字中行走的我的父母”为题目呢?这里我得说明一下,我用这为题目,意思是我想用文字来纪念我的父母。“行走”也就是“纪念”之意。也许这么理解有些牵强附会,甚至就像我母亲,与文字一点边都沾不上一样。不过,说真心话,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也许就是文人们的通病,喜欢在文字上玩花样,搞得扑朔迷离的,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就是“不走寻常路”,借此来吸引读者眼球。其实我还算不上是文人,甚至平生连半个文人也没能捞到,颇有点像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却染上了这毛病,足见这病就像那年的“非典”一样,传染性很强的呢!后来者要好好预防。

我父母的忌日,乃至他们去世有多少年,如果现在要我马上说出来,我还真说不出来。这当然不是杜甫在诗中所写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诗中是乱世,而我生活在太平盛世,“宁作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古人是这么说的。所以,我的生活是幸福的,幸福的生活与“偷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也不是说我是个不孝之子,竟然连父母的忌日和去世多少年都不记得。我的兄长是记得的,他们在老家,每当父母逢五、十周年忌日,他们都会去祭拜,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纪念。有时他们会打电话来告诉我,我也知道他们的意思,要我为父母烧点纸钱,我却没有烧。为什么要烧纸钱呢?照迷信的说法,这烧的纸钱,就是阴间的钱,就像我们阳间的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一样。阴间与阳间是一样的,他们也是没有钱万万不能的。所以才有这么句俗话:“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不烧纸钱,倒不是说我是无神论者,而是儿时曾听父母说过,死了的人,如果他没到过的地方,你烧的纸钱他是得不到的。想来也是这理儿,你把纸钱烧在那地方,他找不到那里,他又怎么能得到那钱呢?烧了也是白烧。因此,我在接到兄长的电话时,便请兄长帮忙多烧点纸钱,那多烧出的,便是我对父母的孝敬。

对于父母的忌日和去世多少年,我唯一能记得的是父亲去世多少年。我之所以能记得父亲去世多少年,是因为父亲去世后的第二个月,我的大女儿就出世了,那年是一九八七年。这么说来,我能记住父亲去世多少年,也是因为大女儿的缘故。这世间,当父母的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忌日,可却记得自己子女的生日和出生时间。难怪人们常说,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父亲去世时七十二岁,我那年二十三岁,也就是说我出生时,父亲已是四十九岁,算是晚年得子。遗憾地是,父亲没享到我什么福就去世了。巧合地是,母亲去世时也是七十二岁。我曾对妻子说,我的父母都是七十二岁去世的,我也许会七十二岁去世。妻子回我,能活到那岁数也差不多了。我现在已到知天命之年,对于死,似乎不是那么惧怕的了。不知什么原因,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死亡的惧怕感会渐渐减少,等到了晚年,谈到死,就好像是谈论去远行一样,显得很是淡然安祥。这也许是一生见多了生与死,明白了人总是要死的这么一个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即便是彭祖,活了八百岁,可终究还是免不了一死。李贺在诗中写道:“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可笑的是古代帝王,他们想长生不老,要臣民们称呼他“万岁”,结果是越喊“万岁”,他们的命越短,就像我们乡亲们骂人时说的:“短命死的!”

父亲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我妻子怀的是男是女。在生男孩女孩这方面,父亲心中有一个心结。父亲算过很多“八字”,十张“八字”九张都算他没有后人。这后人是指男孩。在过去,传宗接代是男孩子的事,女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外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按乡亲们的说法,这就是命了。一个人得认命的,因为命是不可更改的。虽然八字先生说他可以为你改命,可那纯粹是骗人,为的是好多得几个钱来用。乡亲们自然不知道古希腊神话俄狄浦修斯王的故事,不过他们知道“命中只有八斛米,走遍天下不满升”。父亲虽然知道这是命,可他总是心有不甘。因为他想到八字先生说的没有后人,就会想到村子里的人吵架时,有男孩的人家一旦骂出最恶毒的一句话:“断子绝孙!”另一家没男孩的气得只想一头撞在南墙上。在没男孩的人家看来,自己没男孩,可说是一辈子最大的耻辱,比读书人没能求得功名的耻辱还要大。父亲结过好几次婚,结果生的都是女孩。这也印证了他的八字。就在父亲快要认命时,父亲与守寡并拉扯着两个男孩的我的母亲结婚了。让父亲没想到的是,母亲为他生下了两个男孩,一个是三哥,一个是我。父亲认为改变他命运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我的母亲,这也使得他与母亲厮守到老。虽然母亲为父亲解开了心结,可随着我与三哥结婚,父亲先前的心结又打上了。因三哥三嫂生了三个都是女孩,自然不能再生了。一是计划生育搞得严,二是再生,负担也太重了。于是,父亲便把为他生孙孙的重任放在我与妻子肩上。妻子怀的第一胎是男孩,可是早产了。造成男孩早产,原因应归咎于我。我虽然嘴上不承认,心里还是承认的。父亲在听说后,气得不得了。他以为是我妻子怀第一个孩子没经验,平时不注意造成的,就提醒我妻子,叫她以后怀着孩子,不要像平时,大大咧咧的,要好好注重保养。我妻子自然没敢把真相告诉父亲,因为父亲若知道是我的缘故,那还不把我骂得狗血喷头的呢!

当我妻子怀上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大女儿时,父亲问我们很多回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我们没去检查,便不知道。那时父亲已到了肝癌晚期,他是想硬撑到我大女儿出生的时候,可最终还是没能奈何病魔,就在我大女儿降生前十几天去世了。去世前,父亲对母亲说,如果生了男孩,一定要告诉他。后来,我们生了二娃,母亲抱着她的孙孙说,这下你爷爷放心了,这下你爷爷放心了!

以上信马由缰地涂抹了些文字,都是我父母生活中点滴的事,属非官方,下面我正式介绍我的父母。

我的父亲姓秦,讳名天伯。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才想起,父亲怎么没有字和号呢?父亲读过私塾,在过去,读私塾的人,有名和字。举大家熟知的人为例子,唐代诗仙李白,白就是名,而他的字是太白,号青莲居士,宋代的苏轼,轼就是名,而字是子瞻,号东坡居士。当然,古代有号的人,都是文人雅士,或者是为官为宦者。我父亲不是文人,也没当官,虽然他在民国时期做过甲长,相当于现在的生产队长。时下有这么说法,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这干部就是官。连村长都算不上官,何况是比村长小一级的生产队长呢?因此,我父亲没有号这是很正常的。只是父亲有没有字,还真的'成了一个谜。想来父亲是应该有字的,可能是解放以后,也许是把那些视为封建的东西,也许是与时俱进,也就名字合二为一,留下名,把字去掉了。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古时的绿林好汉拦路抢劫时的那声吆喝:“呔,留下卖路钱!”

父亲这名,是按辈分来排的。我们秦氏家族的辈分是:“广居通大道,福寿发天长。光宗思继续,显祖在荣方。忠夏传家远,言书笔记详。”我们这家族也和其他家族一样,都是“湖广填川”的后人。据说是张献忠洗四川后,四川荒无人烟,清政府便采取移民政策,把湖广的人迁移到四川来。最初到四川我们的启祖是通字辈,有通贤公、通财公、通圣公、通茂公。我们属幺房,启祖是通茂公。传到我父亲这代,已是第七代,也算是源远流长的了。我父亲的辈分在我们秦氏门中算是最高的了。有些辈分小的,都不知该怎么叫我父亲。他们便用略带开玩笑的口吻说,我们只能喊你“天”了。我父亲也用玩笑的话回他们,喊天来收还差不多!那些人一听,吓得一哆嗦,忙说,那可要不得要不得!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可要遭天打五雷轰的呢!

由于我父亲辈分高,加上他读过私塾,在解放前和解放后又当过甲长、司务长、生产队长、保管,所以,他在我们村子里的威望是很高的。村子里邻里间起纠纷,家庭不和,都会请他去主持公道。好像我父亲就是村子里的法官,大家都会听他的评判。

村子里的人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做什么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会请我父亲去吃饭。父亲也不推辞,凡是来请,他就去。母亲说他是“沙土的萝卜带不得”,父亲却说,人家是有心请客无假意。

有件事,我至今都还记得。至于那时我多少岁,我不记得了。反正应该是到了懂事的年龄,不然我是记不得的。

那次,有人请父亲去吃饭,我撵父亲的脚,被父亲打了一耳光。

父亲本是个喜欢说理的人,我们犯了什么错,父亲只是教育,决不会动手的。倒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君子动口不动手。

我还记得三哥读初中时,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他老师的课都不去上。伙同几个同学到龙灯坡或其他地方去打牌。后来父亲想到三哥要毕业了,便去老师那里了解情况。父亲得知后,气得七窍生烟,可他也只是叫三哥跪高板凳,没有打他。父亲虽然不打我们,可他教育我们,我们觉得比打还难受。常常是父亲没说几句话,我们的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出来,很是伤心难过。父亲说我们,我又没打你,只是说两句,你就哭,未必我说你两句都要不得么?我们哭,当然不是不要父亲说,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对父亲深深的敬畏感。

我长这么大,除了那次父亲打了我一耳光外,其余父亲连一根指头都没动过。父亲打我那一次,算不了什么大事,甚至可说是小事一桩。

当我去撵父亲的脚时,父亲先是好言好语劝我,说人家只请了他,并没有请我,你怎么好意思去呢?我那时小,自然听不进父亲说的这些理,也不懂得父亲说的这些理,便没听父亲的,就一直跟着父亲走。父亲叫哥哥把我抱回去。我哭着闹着从哥哥手里挣脱,仍然朝父亲跑去。父亲这下子发火了,等我跑拢时,他给了我一耳光,对我吼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一下子被打懵了,不哭也不闹,只是抽噎着。哥哥他们便跑来把我抱了回去。

我后来想起这件事,心里便有了疑问,父亲为什么会因为这么点小事打我呢?父亲平时常对我们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是幺儿,他应该是最爱我的了。可我并没犯什么大错,只是要跟着他去吃顿饭。有些父亲,儿子不去却硬要带着去。我的父亲却是儿子要去,他不准去,还打呢!

现在我理解父亲的做法了。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每天不要说吃好的,只要能把肚皮箍圆就是幸福生活。那时的主食是红苕,“红苕半年粮。”鸡鱼蛋面便是人们口中的美食,一年到头是难得吃上的。可能有人会说,这鸡家里喂到有,蛋,家里的鸡能生,面,可以用小麦去换,鱼,河里田里都有,这平常日子完全可以吃的呀,怎么会成为美食呢?要知道,那时候,人们的的油盐及日常用品的钱,就得靠鸡鱼蛋卖的钱来换,你若把鸡鱼蛋吃了,那日子怎么过呢?除非你不想过日子了。至于面,一斤麦子是换不来一斤面的。这麦子,为了箍圆肚皮,得打成粉,弄成糊糊来吃,连煎成巴巴也不行的,因为太费麦粉了。乡亲们常说,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扁桶。而肉,在那时就算是奢侈品了,一年到头,除非是有大事,否则是吃不上肉的。一年中,有一个节日是非吃肉不可的。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那时,我们小孩子最盼望地就是过年。我们会经常念叨着这么首童谣:“红萝卜,��萏稹?吹娇吹骄凸�年。过年又好耍,筷子拈嘎嘎(肉),调羹舀汤汤。”似乎我们这么念着念着,那年就来到了。

因此,那时候请客,有多少客人,主人家都是把菜饭精打细算好了的。如果多出一个人,主人家虽然会笑着说,不就是添一双筷子的事么?话虽然说得轻轻巧巧的,可这多出一个人的饭菜怎么办呢?实实会让主人家难堪的。父亲常对我们说,一个人要将心比心的呢!

还有父亲可能认为,他把我带去走东家走西家,今后我会成为一个好吃的人。人们都说,好吃懒做呢!那以后还能指望我有什么出息呢?

我敢肯定的是,父亲更多的是考虑到后面这一点的。天底下,做父母的,谁不愿自己的子女有出息,能光宗耀祖呢?

父亲喜欢唱川戏。他有空的时候,便会唱给我和三哥听。父亲唱川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尽孝,二是求取功名。很明显,父亲给我们唱这些是精心挑选了的,充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我至今仍记得这么两首诗:“笔尖攒劲吃砚水,夜里熬干灯泪油。小小鱼儿未成龙,日�游玩沙滩中。有朝一日风雷动,步步腾云上九重。”

“读得书多认得秋,不能耕种自有收。白天不怕谁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

父亲还是相牛的高手。在我们这方圆一带,还没有谁在相牛这方面超过他的。那时相牛的酬劳是相当高的。每相中了一头牛,酬劳有二三十元。要知道,那时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分才值八分钱。所以,这酬劳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一年工分的钱。父亲是个豪爽的人,他得到的钱,基本上没拿回家,而是和其他相牛的以及他的朋友一起吃掉了的。

一九七八年,我考上重点高中资中二中,父亲怕他的相牛影响我的前途,就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样,金盆洗手,不再出去相牛了。哪怕你给再多的钱,他也不去。

现在想来,父亲对我的爱,是真正的爱。只是我那时未能体会到。

父亲与母亲虽然是半路夫妻,可他俩恩恩爱爱,一直到老。在父亲和母亲看来,他俩就像结发夫妻一样。

也许他俩是在经历了半世坎坷后,更加珍惜这份真挚的情感吧!

我母亲叫周友芳,前半辈子的命很苦的。她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外婆独自拉扯着我母亲和大舅。母亲出嫁得早,不幸地是,她嫁给了一个脾气暴躁,动辄打人的家伙。母亲在跟我说起时,称那家伙是“铁匠”,母亲与大哥二哥自然就是打铁的砧了。后来,大舅在随舅娘搬迁去舅娘娘家的路上死了,据说是得暴病死的,母亲总怀疑是舅娘害死的。母亲见外婆像个孤老太婆一样呆在老家,便把外婆接到自己家里来,自己也好照应。外婆也就在母亲家终老。

“铁匠”三十多岁就撒手而去,母亲守了几年寡,与父亲走在了一起。

父亲得肝癌期间,都是由母亲侍候着。父亲感叹地说:“夫妻还是元配的好。你有个生疮害病的,她都会照顾你的。儿女都是假的,久病床前无孝子!”

虽然我们有兄弟四人,可父亲在临死时,最放心不下就是母亲。他拉着母亲的手说:“周友芳,我死后,你怕要落好多难哦!”父亲对世事是看得很深透的,他对自己这几个儿媳的脾气也是了解的。俗话说,儿好不如媳妇贤。大嫂没读过书,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可她心比较狠,缺少同情心;二嫂是跑了的,二哥一直单身,他就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别去能望他了;三嫂对母亲也不好,只是因为父亲在,畏惧父亲,才装出恭顺的样子,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我的妻子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如果母亲跟着我,只怕她吃不消我妻子的那张嘴。我听到父亲说这话,想起先前有一次母亲被大嫂气哭的事来。那时我对母亲说过,我会孝敬她,如果我妻子不孝顺,我就跟她离婚。于是,我跟父亲承诺:“幺爷,你放心!我会供母亲的!”

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把母亲接到了我家。起初,母亲受不了我妻子的那张嘴,她便向我说起。我劝母亲说:“只要她真心对您好,说话难听点,您就当风吹过吧!”

说真的,我对我妻子的那张嘴也是很反感的,不过她的心确实好。对母亲也很好,像嘘寒问暖,买东买西,都是她一手操持。再说,一个人哪可能十全十美的呢?

母亲听了我的话,安心地住在我家,一直到她去世。

对于已做古的父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俩在文字中行走。然而,我却让他俩行走得一如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我觉得很是惭愧!

愿父母在天之灵安息!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