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网 >地图 >美文 >

负数说课稿

分数说课稿

时间:2024-01-02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分数说课稿精选。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教案根据大纲要求,需要深入阐述的知识。教案提供的是教师上课的方案和设想。我们为您推荐一篇题目为“分数说课稿精选 ”的优秀文章值得一读,请分享您的旅行经历这会激励您的朋友们去探险!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李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走向未知领域。李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个层次: 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李老师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李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 ;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第二次操作折一张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李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明白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第三次操作是全课教学的亮点,教师将教材进行调整利用同一种图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张贴学生的涂色纸片( 1/2 、 1/4 、 1/8 )分别进行比较1/2 与1/4 ,1/4 与1/8 ,1/2 与 1/8的大小,同桌讨论交流这三组分数,谁大谁小?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合平均分的份数来理解体会到:把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得出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

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整节课可以感受到李老师设计中力求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用语言表达,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交流活动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平均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从而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精心设计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在新课结束后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拓展题,把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说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图中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形状,根据图中的提供的信息,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分别说出不同的分数,红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4 ,黄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浅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16,学生根据平均分得份数不同,说出不同的分数。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深化本节课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

1、我个人认为有个别学生虽然能直观体悟什么是分数,但是真正说的时候,仍有学生回答的不准确和不够完整,建议老师让学生多说,加深理解。

2、建议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特别是不敢举手的学生给他一些表达的机会。

精选阅读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模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实验课程小学三年级(下册)》。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我对新课程的编排体系作了一些了解,小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人民币、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本单元认识小数都是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有关小数的后续知识,在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在本单元中,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比较大小和加减法,都是结合分数、结合人民币、长度单位来认识;

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小数;

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限于一位小数,且是结合元、角、分进行计算。

二、说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小数信息,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并为进一步探究小数的意义打下基础,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小数,知道小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小数

1、说一说文具的价钱。

2、通过文具的价格区别整数与小数。

3、引入课题。

(二)、认识小数

1、探索小数的读法。 ①让学生试读图片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让学生知道小数中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三)、探索一位、两位小数

1、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3、探索小数的写法。

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表示什么?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5、把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是( )米。(练习)

6、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系列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1】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并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导电,多次经历猜想、实验检测是否容易导电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正确区分导体与绝缘体,通过预测-检测-修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实时同屏、上网搜索 【教学过程】 一、对比观察导入 出示一个简单电路:灯泡为什么会亮? 出示电路检测器:灯泡为什么不亮? 怎样使小灯泡变亮?(学生操作,同屏)

为什么要拆开?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小结: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连接到被测物体的两端,如果小灯泡发亮,则该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

如果小灯泡不发亮,则该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提问:把不同的物体接入电路中小灯泡都会亮吗? 二、易拉罐的秘密 1、 出示易拉罐:(引导生观察易拉罐材料特点)把易拉罐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会怎样? 2、预测易拉罐接入电路之后的情况:

B 两根导线都接在易拉罐的油漆部分;

C 一根导线接在易拉罐的金属部分,另一根接在它的油漆部分。

4、小结:

⑴ 电路不通的原因 提问:同一个易拉罐,连接方式不同,检测结果就不相同,这是怎么回事? 结论:金属部分容易让电流通过,油漆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⑵检验步骤:

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检测易拉罐的呢? 学生回顾,教师用课件强调检验步骤:

1、这些物体哪些可以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呢? (材料:三角板、钥匙、铅笔、橡皮擦、双面胶、铁钉)

3、展示分类。为什么这么分?有不同意见吗? 4、实验测验,填好记录单“检测1”“检测2”一栏。

实验要求:

(1)检测每个物体时按先预测、检测、再检测的顺序 (2)分工合作,注意检测不要有遗漏! 5、汇报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有异议的,统计找原因验证:几个组是这样的?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各组再测一次。)

6、达成共识:钥匙、铁钉能点亮小灯泡,说明什么呢?橡皮、双面胶不能点亮小灯泡,又说明什么呢? 板书:容易让电流通过——导体、不容易让电流不通过——绝缘体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出描述——金属都是导体,大部分非金属是绝缘体。

8、水的导电性:

那水是不是导体呢?请同学们继续实验探究。(实验材料:一量杯不纯净水)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是同样重要的,要好好保护他们哦!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灯泡亮 电流 容易 通过——导体 灯泡不亮 电流 不容易 通过——绝缘体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③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一)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探究物体是否能导电的检测过程。

1.预习教科书第11~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

(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

(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

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

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学生交流第1题时,板书:容易让电路通过(容易导电)、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导电)。

学生交流第3题时,出示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

(1)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

(2)检验电路检测器。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检测灯泡是否发光。

(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

师质疑: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3.师:哪位同学能上台来向同学们演示一遍检测橡皮的过程?

(二)分组试验:检测20种物品 ,经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过程。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几种物体,到底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是不容易导电的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表上了。请大家先猜一猜,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的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绝缘体的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

第二,检测后的物体,容易导电的放在一个盒里,不容易导电的放在另一个盒里。

4.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请完成得快的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把物体的名称卡贴在黑板上相应的集合里。)

5.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①师:(给音乐停止)检测已经结束,请小组长整理试验器材,放回抽屉里。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展示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是容易导电是导体,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

2.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

4.要经过多次的检验才能确定检验的物体是否是导体或绝缘体。( )

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

2.插头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表扬合作得好的组。

观看一段安全用电的视频。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3】

教材与学情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利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本课分为两部分:

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探究活动——检测20余种材料的导电性。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经验,把不同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本课希望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另外,在讨论“如何检测橡皮的导电性”活动中,将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

目标与重难点科学概念:

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2、检测身边材料的导电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2、培养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检测物体导电性的方法,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讨论制定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检测器,记录单,盘子,木片,塑料片,陶瓷,石头,纸板,橡皮,丝绸,海绵,回形针,旧版1角、5角、1元硬币,玻璃,干毛巾,湿毛巾,磁铁,导线等待测材料。

老师:简单电路,学生材料一套,卡纸板贴。

过程设计一、课前诊学

出示一个简单电路

1、如果电路中的导线坏了,你书包里有哪些物体可以代替导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2、还有哪些物体是不能代替导线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因为……是导体,……是绝缘体。

3、你认为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

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课中导学

【制定计划】1、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正确与否,应该怎么做?

以一块橡皮为例,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检测,再与组员讨论,全组达成共识后举手示意。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个人汇报,小组补充,教师注意重点引导以下问题并及时追问为什么:

(1)在检测前要先让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确保小灯泡能发光。

(2)检测后要交换检测方向,重复检测。

(3)检测后整理材料,及时记录。

4、出示微视频教学:如何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探究实验】任务一: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

任务二:检测书包里物品的导电性。

任务三:检测老师提供材料的导电性。

任务四:检测教室里其他材料的导电性。

PPT出示:

记录单第小组物体名称预测检测1检测2检测结果容易导电部分导电不容易导电橡皮钢笔回形针……其他发现。

【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结果,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光,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发现。

2、PPT出示汇报格式汇报格式:

我们发现……能使小灯泡发光,……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我同意……的说法,另外我们还有补充……

我不同意……的说法,因为我观察到……预设:

(1)木片、塑料片、石头等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2)钢尺、回形针、硬币等金属材质的物体能使小灯泡发光。

(3)学生原来可能认为磁铁能导电,实验后发现磁铁不能导电。

(4)某些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如干毛巾不能导电,而湿毛巾可以导电,而且湿度越大,小灯泡越亮。

(5)有些物体构成复杂,如铅笔、卷笔刀等,其中一部分能导电,一部分不能导电。小结:我们把像铜丝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三、课后拓学

1、人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出示一个插头,提问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导体可以把电流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在使用电器时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设计意图用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书包里及身边能导电的材料,能够使本节课的材料更加丰富,后面的研讨活动更加饱满。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促进组内的有效研讨。

这部分的设计是指向学习目标的,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是本课的难点,重点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让后续的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微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检测方法,减少文字的阅读,让课堂更高效。

探究实验有四个任务,任务设置有一定的梯度,材料逐渐丰富和复杂,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头脑中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都会有新的认识。

提示里重点提到测完一种材料再预测下一种,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减少预测出错的次数。

修改了书本上的记录单,让学生记录起来更方便,学生碰到结构复杂的材料,不知该如何归类,所以特地增加了部分导电一栏。学生做完实验后将材料名称板贴在黑板上,呈现实验结果能帮助学生分析现象,总结规律。

本课没有限制实验材料,学生自己找来的材料五花八门,丰富的材料能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饱满度,也让探究实验有一定的层次性,学生更容易总结实验规律,另外,老师提供了一些有争议的材料,如磁铁,湿毛巾等,可以纠正学生前概念中的错误观点,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更有话说。

升级到情感态度层面,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作业设计课后用电路检测器再去检测更多的材料的导电性。

板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导电部分导电不容易导电。

钢尺回形针铅笔卷笔刀木片塑料片陶瓷。

旧版1角5角石头纸板橡皮丝绸海绵玻璃。

1元硬币钢笔干毛巾磁铁……

湿毛巾……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分为诊学、导学、拓学三部分。

一、课前诊学:利用生活情境导入,能了解学生前概念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二、课中导学:本课设置了有一定层次的四个任务,任务难度逐渐升级,学生在不断的预测、检测、再预测过程中,修正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习目标同时又指向学习目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告诉学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不如学生自己实验总结出来印象更深刻。在实验前,很多学生认为导体是能导电的,绝缘体是不能导电的,然而实验中碰到干毛巾和湿毛巾这样的材料,那么毛巾到底是导体和绝缘体呢?学生产生了疑惑,同时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了这样的体验后,老师在进行概念总结时提出容易导电的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是绝缘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三、课后拓学:人是导体吗?学生知道人会触电,应该是导体,但是用手接入简单电路中,小灯泡又是不亮的,此时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惑,但是在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后,学生自己也能够解释。另外,设计中还涉及到了安全用电的内容,情感态度上能达成老师想要的目标。在作业设计上,有了课堂的学习范例,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更多的探索活动,也是指向并为目标服务的。

本课的开放性的实验材料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课堂主体的转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4】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更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的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概念,我将检测橡皮改为了检测铜丝和塑料,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是简单的,这里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铜丝和塑料的检测结果,而是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同时列举了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这份研究计划的实施一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看看要求学生学会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

1、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我们仔细分析这份计划中5个探究活动的科学内涵,不难看出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有序性;体现了科学工作的常用做法;体现了工具的重要性;体现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要让四年级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制订出这一计划是十分困难的,曾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每次都是浪费了大量时间,而结果都事倍功半,由于

时间关系,后面的研究活动只能草草收场。本课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一种检测计划,还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呢?我在这两方面的价值意义上做了一番抉择,其实作为学生开始学习制订科学规范检测计划的第一课,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才是更重要的,这是切合学生现有科学探究水平的,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由“扶”走向“放”的基础,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才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将检测铜丝和塑料的检测计划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这是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上的一大突破,这种做法为学生“动手做”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学生按照这一过程去做了,去体验了,去检测更多物体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以上每个步骤都是富有意义的,只有这样的一种过程才是科学规范的,今后如果再让他们去讨论拟制这样的计划,他们就会有更全面的考虑,同时学会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在科学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原来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导体和绝缘体”的信息,但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更多种物体,让学生获取足够多的感性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才是一种具体形象、充满生命力的认识。

学生情况分析:

科学探究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书面计划。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制作一份完美的计划,或许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都很难出现,要求四年级孩子做这么一份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是不近现实的。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制定科学规范计划的第一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情感态度方面:四年级的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孩子在课堂中甚至会只凭经验不加

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此要在课堂中非常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活动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年龄特征方面: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形式还是以形式运算思维为主,在课堂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报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脱离实物。如何强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的过渡呢?本课教学学生汇报时要求脱离实物,根据科学文件夹进行科学报告会活动,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铜丝和塑料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铜丝和塑料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电线(铜丝和塑料)、插头等,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物体,例如:桌子、板凳、铜、铁等等。这些物体有的容易让电流从自己身上流过,有的则不容易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上流过。

3、师:拿出一根塑料和一根铜丝,抽同学辨别:老师拿的是什么物体?

4、生作答。

5、师:你认为哪部分容易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生预测)

8、师:到底塑料和铜丝哪部分容易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来检测它们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下面我们以塑料和铜丝为例,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下塑料和铜丝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

(1)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师:老师说这个检测方法很科学,那么到底科学性在哪里,谁能说说?

生:把橡皮预测后放实验桌左边,检测完后放到右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3师:课件演示科学的检测方法

4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5生:发现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说明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说明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6师生小结:电流容易通过铜丝使小灯泡发亮,说明铜丝容易导电;电流不容易通过塑料使小灯泡发亮,说明塑料不容易导电 。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1师:同学们都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摆放在桌子上的实验盒里有许多种物体,到底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呢?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

2师:下面我们以小组长为单位进行一下实验竞赛,小组认为容易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亮的,在这个物体对应的方框内打勾,有疑问的可以打个问号。(师示范课件——我们的记录),竞赛中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设计意图:先对这些物体是否导电进行猜测。对同学们的猜测结果进行分类,一目了然,有争议的打上问号,从而引出谁的猜测正确。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经验和先前有的知识。

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5】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和绝缘体》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教会学生区分导体,还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用电方法。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对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材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同时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同时,我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教法

①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学生教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并运用课件动画图。让学生置身于本课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②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日常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让学生有自己真实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学法

①猜想质疑探究。教学时遵循重视学生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

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展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1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引发知识冲突,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常见导体与绝缘体的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待检测物体一包。

教师:电路检测器、多媒体课件。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6】

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教师:刘贵全

学校:共和小学

时间:20xx年3月23日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 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难点

1、 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 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 教学准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

2、 学生汇报。

3、 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 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 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学生推测。

6、 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 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 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 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 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 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 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回答。

9、 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0、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1、 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教室或身边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A、橡皮B、铁片C、纸片 D、木棒

2、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铜丝B、铁片C、钥匙 D、塑料

3、钳子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塑料是为了( )

A、看起来漂亮 B、可以经久耐用

C、绝缘和防止触电

判断题

1、电路中开关制作的材料都是导电材料。()

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只要检测一次 ( )

3、铁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

4、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的材料。()

5、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8】

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

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

(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包住了就没有危险。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

(三)问题:

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水是导体吗?

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人体是导体吗?

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

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认识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就为安全用电做好了第一步。我们要注意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第一。

导体绝缘体说课稿【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③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④导线内芯的金属丝是导体,导线表面的橡胶皮是绝缘体。橡胶皮的作用是防止两根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防止其他物体与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金属丝容易导电。

(4)师生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能导电,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而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

(2)讨论:课本第拟页的图中,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

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这儿有一首安全用电的歌谣,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记住里面的一些要求。这首安全用电歌,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导体与绝缘体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知道了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预防校园欺凌说课稿集锦(5篇)


预防校园欺凌说课稿 篇1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案例

引言:叙州区观音镇小学校是一所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成绩名列前茅,一直以来是观音镇教育的一张名片。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建文明校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手段,推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养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增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从而有效地推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

一、先进理念,引领文明校园建设

根据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领德育,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艺体课与文化、德育并重,树立“全面+特长+树人”的育人观,以此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文明校园创建。

二、成立组织机构,有效保证创建工作。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我校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  长:袁亮  副组长:张逢宝   组  员:学校中层领导  艺体教师 各班班主任 家委会全体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梁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活动日常工作。  2.建立各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自查小组:  组 长 各班班主任  组 员 由各班班长担任 三、建立管理机制,保障校园文明建设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规范广大师生的行为举止,我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考虑了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如《观音镇小学校章程》、《文明班集体评比制度》、  《观音镇小学校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这些制度、计划对广大师生行为的要求规范化。学校把这些制度纳入于日常管理工作中,与评先评优工作结合起来,对创建文明校园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使文明创建活动得以在我校向纵深发展。

四、活动纷呈,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体活动熏陶人;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以活动为依托,以先让学生学会做人为落脚点,我们统筹设计了独具风格特色的载体活动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具体工作如下:

(一)开展每周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我校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天气十分恶劣除外),对学校礼仪队的成员要组织进行培训,每次升旗仪式结束后,开展“国旗下讲话”囊括安全、爱国、感恩、团结、友爱等不同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育人功能。

国旗下讲话后进行才艺展示,进行舞蹈、朗诵、舞台剧等的表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增强进取精神。

(二)定期开展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我校坚持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定为主题班会,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礼貌素养、民主意识、安全意识,锻炼学生的自理自治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三)坚持开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根据班级管理的需求,设置不同的管理岗位,自由选择班级管理任务。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约束自己、奉献集体、服务他人。

(四)安全文明监督岗

校园安全很重要,课间安全,楼道安全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学校为了规范学生课间文明休息,不在楼道梯间奔跑、嬉闹、追逐打玩、做危险的游戏,在每个班的教室外面都设置了安全文明监督岗。每班选派几位学生轮流在课间戴上“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标志——“红帽子”,站在监督岗上,及时劝导和制止不文明的现象。

(五)大课间活动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结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我校要求全体老师都全部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做操跑步。

(六)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团结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我校每年要开展田径运动会、体操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各种体育竞赛,于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的不断增强、教育生生间文明竞争、文明活动,为文明和谐校园助推取得了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

(七)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我校在培养艺术人才的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六一儿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秋期举行艺术节,兴趣小组活动中训练的节目一一呈现在舞台;书法展在艺术展演过程中巧妙的融入到舞蹈音乐节目中去,以教师抚琴,学生现场创作书法作品,展示作品,向全体师生汇报成果。

(八)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少年儿童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体验教育为途径,近距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敢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念、荣辱观,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每年,我们都会与社区联动安排学生在校园周边打扫公共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校利用楼顶种植基地,发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带领学生种菜,教会学生松土、拔草、施肥等,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九)善抓时令、节假、纪念日活动,助推文明建设

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重大节日征文比赛、贺卡、小制作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教育。

五、丰硕的成绩,强化了文明校园创建实效

近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宜宾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叙州区“四星级”名校……浓郁甘醇的文化气息弥漫校园,处处彰显着人文特色功能、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和谐统一,发挥着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创建文明校园,我们应把握几点要求:第一,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各种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精神文明建设在活动的载体上蓬勃发展。第二,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重在管理落实,广大教师要增强政治意识,干实事,树新风,要着眼全局,从小事做起,为学生做出表率。第三,要做到每一项工作有计划,重过程、有记录、有总结,收集广大师生员工对创建文明校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及时修正,以促进创建文明校园工作顺利进行。

创建中最大的阻力问题是,家校配合不够紧密,家庭教育缺乏积极影响,部分不良习俗仍然消极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在效仿着家长;我们将针对改进,加强与家长联系,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建议,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子女的能力,以实现共同引领教育。    

一系列丰富活动的开展,促使我校已形成爱环境、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风气,整个学校整洁优雅、环境舒适、文明和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我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新局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预防校园欺凌说课稿 篇2

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教学目标

认识校园暴力,知道校园欺凌和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避免不应有的伤害发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怎么样应对校园暴力。

难点: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暴力伤害,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护自身安全。

三、教法及教具

教法:班会讨论法 教具:案例资料、多媒体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你知道怎样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吗?

(二)结合多媒体讲解: 1.校园欺凌的概念

1 / 4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实施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

2.欺凌行为

围殴、暴打、强迫喝尿、脱光拍裸照、烟头洛烫、取侮辱性外号、散布谣言、团体孤立、敲诈勒索等。

3.校园欺凌的主要特征

长期性、隐秘性、预谋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 4.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①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②受害者:受到欺凌者;③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④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⑤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⑥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5.校园欺凌与普通打架不同

“校园欺凌”是一个严肃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学生之间开玩笑、闹矛盾、冲突打架是不同的。专家表示,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隐秘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主要特征。直接欺凌表现为语言、肢体等方式的攻击,而间接欺凌是排斥、孤立、散布谣言等。正常的打架一般是没有恶意的,就是具体事情发生了分歧,他(她)们处理分歧能力较差,就打起来了。而欺凌和暴力不是一种普通的打架,是恶性的、恶意的,出发目的就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来欺压别人,

2 / 4

来凌辱别人,从中得到一些快感。

6.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学生造成的伤害通常是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并且留下的阴影长期难以平复,也使部分受欺凌者发生恶性变化,由受欺凌者变成欺凌者或者化为欺凌者的帮凶。同时对于欺凌者而言,将形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受到刑事追究。校园欺凌也严重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着社会秩序。

(三)小组讨论,引导归纳 怎样自我预防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求救,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得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要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同学间要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3 / 4

10.严禁携带管制刀具。

11.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怎样让暴力远离校园 1.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化解同学们之间的矛盾。 2.经常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3.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4.注重和师长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5.告诉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6.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预防校园欺凌与暴力主题班会教案4

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

2.使学生掌握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共建平安校园。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

二、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例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校园欺凌引发的惨案,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

1.女生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

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

2.多人围殴女生事件

某月某日下午,空间、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记者细数了下,在短短的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据了解,这个视频发生在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校外,而打人者与被打者均为该校学生。

3.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

某月某日,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视频显示,女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前脸部扇了25巴掌。通过视频声音可知,其中一名女孩,一边动手扇巴掌,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不是说见我一次打我一次吗?”

4. 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 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某月某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某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某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三、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

这些悲剧令人闻风丧胆!然而暴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因校园欺凌而流的血还未凝固,它仍在上演,它仍在继续。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极端事件,我们学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欺凌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壁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同时也要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杀机,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

6.要冷静面对,巧妙运用机智逃离。

7.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四、总结谈话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

中小学版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行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

20年某月某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年某月某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年某月某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活动三: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说出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来看校园暴力危害。

校园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活动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归纳有关校园暴力常见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后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几招预防暴力的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活动五: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打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这节课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如果校园暴力侵害我的时候,我还能怎样做?完善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熄灭暴力的火焰,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预防校园欺凌与暴力主题班会教案5

近日,记者从胡集中学了解到,考虑到目前国家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频发的情况,学校专门召开了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主题班会。

学校先制作了预防校园欺凌的有关课件,课件介绍了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行为、校园小霸王形成的原因、面对校园欺凌事件该如何应对,国家、教育部校园欺凌事件专项治理行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胡集中学对校园欺凌事件及欺凌者的态度和处理办法等方面。

各班在班主任的组织下,以课件内容为主线,向广大同学进行了预防校园欺凌的教育,同时学校政教处还对班级存在的具有校园欺凌行为和倾向的学生进行了摸底,并将在适当的时间对这些同学进行集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预防校园欺凌说课稿 篇3

一、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思考:

1、什么是校园暴力?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

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课文介绍回答。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讨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暴力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学生: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

4、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校园暴力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讨论:

暴力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

暴力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袭击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

暴力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

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面对校园暴力怎么办?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校中小学生有30%有过被校内、校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却很少有人主动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材料说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

(2)你认为应陔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③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④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6、实践营地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暴系统。

预防校园欺凌说课稿 篇4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9篇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1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

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

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

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

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

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2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10月11日,术禅性合肥蜀山行知学校邀请镇司法所书记应吉广来校为同学们作了题为《预防校园暴力》专题讲座。

应书记结合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例,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案例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校园暴力的概念、性质和危害性,并就如何预防校园暴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要求学生们遇到校园暴力时,首先必须保持冷静,可以大声呼救争取别人的帮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矛盾时,要第一时间向老师反映,而绝对不能通过暴力解决,同学之间要懂得团结友爱,不能以强欺弱、以大欺小,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大打出手。最后,罗伯宏寄语全体学生,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要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悉,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学校举办了法制宣传周的启动仪式,开展了“拒绝校园暴力,争做文明守法学生”倡议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法制征文的撰写。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懂得了更多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意识,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夯实了基础。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3

不知不觉已经六年级了,法官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许多重要而有趣的知识。随着我们的好奇心,法官老师的知识课堂开讲了,主题就是“向校园欺凌说不”!这节课对我真有帮助。

学校是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它是神圣的,是美丽的,是和谐的,也是充满关爱的。如果出现了校园欺凌,就会为学校增添了一份污点。

其实,校园欺凌也分许多种,例如:语言欺凌、关系欺凌、暴力欺凌。也许同学之间开个玩笑,对他人来讲就算很大的欺凌,可能每个人都会做过这种事,不过面对校园欺凌我们也要学会说不!

1、语言欺凌:就是在言语上对他人说出侮辱、不良的话。遇到这种事就要告诉身边的大人来解决,把事情说清就一切和平了。

2、关系欺凌:可能朋友之间有什么误会,对方会用他的关系,去孤立自己。我们就应该与朋友真心交谈,把误会说清就好,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3、暴力欺凌:用拳头解决问题是最不好的,应该告诉对方“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还是不改错误,就该求救,老师或父母。

我还知道一个小故事:在一节课下,李某不愿意给张某让路道,张某想要辩论却被打的一辈子要坐上轮椅,并且李某父母要赔偿上千万人民币。所以说本来可以和平解决的事,最后搞的“得不偿失”。

学了这一堂课,万一碰到了校园欺凌就知道如何处理了,真是受益有趣的一堂课!不过,即使有这堂课,我也希望,每座学校都不会发生校园欺凌这种事,让我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不为人生增添污点,成为老师父母的骄傲,祖国未来的希望,向校园欺凌,说不!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4

“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你们学知识,还要教你们做个好人。”班会上马校长这样说道。对啊,学校就是一个让学子进步、完善和发展的地方,它将一切坏念头扼杀在萌芽阶段。读书以明理,明理方可成人。

这次班会围绕“拒绝校园霸凌,做品学兼优学生”展开。班会中几段学生打架斗殴、欺凌弱小的校园霸凌事件视频,使观看的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平日里念着文明友善的莘莘学子竟也成了对他人恶语相向、棍棒相加的人。如法制副校长谢所长说,13亿人,安康280多万,我们彼此相遇,并将同窗3年是多大的缘分,平常同学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我们该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毕竟有的人、有的事都要我们去珍惜。再者,这样的青涩年华,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逝去的日子就不会重来,做过的决定也不会轻易更改。若有天我们成了施暴者,即使发肤无损伤,心理留下的阴影将是无法抹去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为何又要再做些令他们操劳费心的事。即便不是很优秀,不闯祸惹事就挺好。同样是不友善待人,不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受害者也是有可能的。心灵与肢体的创伤想要彻底消去,终究是困难的,血肉源于父母,无论伤害或深或浅,都会给父母带来苦楚与懊恼。其三,站在衡量个人健康的角度来说,道德健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若因小事就与人争执不下,又何谈大度与宽容。嫉妒他人植下祸根的种子,又怎样前往光明的方向。整日纠结于利益名誉,人性本善也终将被摧毁。

拒霸凌之门外,品学固优也。

在变坏之前做个好人,为自己,为父母,为他人。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5

家庭是根治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父母要改进家庭管教方式,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此外,要完善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对校园暴力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只能适用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或者侵权责任法中对人身权利侵害的相关规定来解决,这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考虑借鉴他国经验,制定针对校园暴力的专项法律,如美国早在__年,就有加州等15州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对现有有关法律进行细化,将殴打他人、向他人吐口水、故意推搡他人、恐吓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定性为校园暴力行为,并设定与之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要依法加大对校园施暴者的惩处力度和对监护人的问责力度,充分利用法治手段整治校园暴力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6

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最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感到痛心,如江西南昌市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事件,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等等,这些事件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愤怒。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

老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传播者,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关键时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做什么。教师,教书育人,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理论说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以身作则才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

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

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7

学校要反思。当前“唯分数论”的功利主义盛行,一些学校一昧追究高分数,却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处世、关爱他人、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行为等人格的培养,更谈不上根据女性特点对女生进行行为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阵地长期空虚,致使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乘隙而入。加上应试教育使一些“差生”不被重视甚至受歧视,在感情的冲动下,心里积蓄的情绪容易借暴力渠道发泄。除此之外,学校还存在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一些学校担心校园暴力事件败坏学校的声誉,出了事能捂则捂,息事宁人,更不愿采取严厉的措施。女生校园暴力事件多数发生在学校寄宿学生身上,这暴露出一些学校的管理缺位。

家长要反思。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进行责任、义务和爱心等方面的教育,许多孩子是非不分,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向孩子灌输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一些家长自身行为失范,五毒俱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潜移默化中教坏了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一头钻到钱眼里,对孩子不管不顾,等到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已悔之晚矣。一些家庭或家境贫寒,或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孩子享受不到温饱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很容易走上歧路。

社会要反思。时下,影视剧、网络游戏、文学作品、卡通漫画……等等充斥着“有仇必报”、“暴力至上”的观念,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在一些影视剧中,少女经常是欺凌弱者、语言粗鲁、刁蛮任性的形象,这些不良行为甚至经常表现在剧中正面人物的身上,使一些女学生观看后错误地以为,欺辱别人是一种快乐的行为,甚至是英雄的行为。再者,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不乏弱肉强食的例子,也无形中成为了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心目中的价值标杆,使孩子误以强权、暴力为正道,加以刻意模仿。从而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8

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

其次,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甚至警察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个合格的盘中人!

同学们,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宽容友善之人,共建我们友善和谐的校园!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班会教案篇9

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应该从更长远着手,推行规则教育。多年来,与知识教育相比,我们的规则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但内容相对简单,宣示性的内容较多,且缺乏对各种情形后果模式的设定。除此之外,在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轻易批评学生,“不敢”指出学生在行为规则上的错误。而规则意识正是在不断矫正错误的过程中被强化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对一些家长来说,也需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提高对子女规则教育的重视,不能把这一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总之,应该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则及其教育体系,激励家庭、学校和社会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个内容详尽而具体,且含有相应后果模式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底线意识,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不能接受的,以及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有的国家对幼儿园至5年级学生,以及5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分别设定了60类和62类禁止性的行为,其规定极其详尽,包括推碰他人、投掷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时,每条规范都设定了学校的多种指导干预措施,以及可以适用的处分,比如学校教学员工予以告诫、逐出课堂、勒令停止、开除,等等。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涉及较多学生,在案件的处理上,学校应该占主导,同时应该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学生的权力。在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框架下,对一般的校园欺凌行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有效的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让学生更有规则意识、校园更安全。

预防校园欺凌说课稿 篇5

校园暴力网络舆情预防措施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根椐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园结合本园实际制订预防措施和办法。加强法制教育,严肃园规园纪,规范教职工、家长及幼儿行为,促进全体教职工及幼儿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 珍

成员:王小丽 李索君各班班长

二、开展教育

集中对全体保教人员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校园暴力为主题的专题教育,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三、主题班会

组织保教人员结合近期全国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暴力事件,进行讨论反思。通过班会,帮助家长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沟通、交流能力。

四、完善制度

制定完善校园暴力、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与应急处置预案。

五、加强预防

加强校园、暴力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2020年8月10日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说课稿1000字


你是不是在准备写一篇教案呢?老师可以在很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兴趣,认真备好课,才能有长足的进步。教师需要将教案变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以发挥最大作用,编辑倾心制作了这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说课稿1000字”希望给您不一样的体验,相信自己这篇文章会成为您的好帮手!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中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置疑:“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第二部分:

1、讲解探究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变量,怎样设置对照实验。然后,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最后,对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分析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2、播放实验视频:(主要是6个步骤)要重点观看和讲解。

3、分析试验结果:1、同样是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淀粉2、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

1、从实验题目中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

2、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第四部分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