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网 >地图 >实用文 >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25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1

美好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关乎人类的未来,更关乎我们自身的健康与幸福。在我国地大物博的国土上,许多地方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同时,也是我们不断积累的宝贵财富。

近期,我参观了位于广东的春日国家湿地公园,这次的旅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美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广袤的湿地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刚进入公园,就被一片苍翠葱郁的植被所包围。湛蓝的天空下,绿树成荫,湖水波光粼粼,似乎世界的喧嚣一切都被遗忘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静谧的世界。

在公园中,我看到了许多珍稀植物的身影,比如杜鹃花、大花红杜鹃、绣球花等等。这些花卉不仅姿态优美,更承载着大自然的神奇和智慧。公园里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繁茂而健康,栩栩如生,使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植物的美丽外,春日国家湿地公园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在公园中,我看到了几群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湖中嬉戏,宛如自由自在的舞者。它们来自遥远的北方,在这里寻找适合它们栖息和繁衍的场所。这是大自然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所做出的安排,而我们赋予了它们一个安全、宜居的环境。这也是我们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担当。

整个湿地公园洁净而美丽,这得益于人们的努力和保护。公园管理人员不定期地进行植被的清理和修剪,在保持公园景观美丽的同时,也为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此外,游客在进入公园之前,需要接受教育和宣传,了解公园的规章制度,不随意破坏植被和动物的栖息地。

在整个旅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美好生态环境带给我们的巨大利益和幸福感。它不仅仅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让我们的后代继续享受到生态的纯净和美好。

为了实现美好生态环境的目标,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我们应该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从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加强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

美好生态环境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期许和向往。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付诸实际行动,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留下一个美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2

5月10日至10月28日,到___环保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锻炼。学到了基层好作风、好经验,锻炼了才干,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体会到沿海大开发经济飞速发展、环保同步推进的“双赢”发展之路的正确性。

一、主要情况

(一)端正态度,切实明确学习锻炼的目的意义。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在走上新的环保岗位之前,到基层学习锻炼,不仅非常必要,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学习锻炼中,深感环保事业是推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是造福人类的神圣事业,“环保人”不仅要有主观积极创新求进、努力拼搏的精神,还要具备环保业务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我自觉融入基层,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段历程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环保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紧贴实际,积极探索基层环保的特点规律。按照要求,我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自觉联系开发区的化工企业、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生态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结合工作专研业务,学习基层环保知识技能,认真研读了15本环保专业知识和90多篇理论研究文章,以及我省近几年环保实践经验,撰写心得日记15篇。进一步开阔了思路、了解了基层好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牢记要求,严格规范学习锻炼的言行举止。按照“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树好形象”的要求,处处甘当小学生,虚心地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同志学习;严格遵守锻炼期间的各项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尊重基层环保部门的同志,态度端正,位置摆正;自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锻炼上,从没有离岗,除了重大节日外,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参加局机关党支部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认真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特别注重廉洁自律,树立了厅机关和自身的良好形象。

(四)作风深入,客观掌握基层环保的真情实况。自觉克服了“作客”思想、“漂浮”思想、“镀金”思想,确保了90%的时间都在一线调研情况、学习业务、发现问题、提供服务。自觉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了解环保工作情况。重点掌握了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运行情况,参加了化工企业“三同时”工作的全过程,感受了新农村建设环境生态建设新发展,体会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保同步推进新变化。

二、主要收获

(一)增加了基层环保的感性认识。半年学习实践,深感基层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对基层处理“发展与保护、执法与服务、基层与机关、人情与法律、历史遗留问题与新上项目的环境审批”等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在宏观指导和政策制定以及服务基层的责任,深刻体会到基层在把握上级政策、严格监管、铁腕治污的原则性和坚定态度。

(二)探索了基层环保的特点规律。苏北地区环保呈现着“季节性、集中性、区(流)域性、复合性”,且点源与面源污染并重的“四性一重” 的鲜明特点,这要求要把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广大农村、县以上规模城市作为环保重点,坚持工业集中区点源与广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并重,突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把住项目环评环节。特别防止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污染源由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向苏中、苏北欠发达地区,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三)感受了基层环保的责任重大。从基层环境信访件逐年增多的情况看,对污染源单位环境责任和自律意识决不能过高估计,一些唯利是图的企业“偷排直排”污水、废气、“偷埋偷倒” 固体废物和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隐患,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农村化肥、农药等生产生活面源以及海洋环境污染也日益成为突出问题。县以下环保部门是一线环境执法机关,是环境治理的核心环节,承担着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

(四)学到了基层环保的业务知识。全面复习了化学、生物学,系统学习了环保法规和政策,以及环保基础知识和治污技术方法、工艺流程,重点学习了近5年《环境绿皮书》、国家环保部、省厅领导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环保论著和实践历程,对城市、农村以及生态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对基层生态建设、流域(区域)环境管控、环境监测、监察、项目审批、固废管理、节能减排以及环保队伍的自身建设等都有了初步了解。

(五)了解了基层环保的疾苦需求。基层面对污染源,直接处理复杂矛盾,面临许多难题和苦恼,迫切需要上级机关的支持和指导。当前体制下,基层环保部门处于“夹板”之中,较难理直气壮的管理、较真、执法,在污染与环保之间寻找平衡点,牺牲的往往是环境。这也要求在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的同时,要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体制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

三、建议

一是加强环境前沿问题规划和研究。环境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较多,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的是环境建设的滞后。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要以超前的世界眼光和胸怀,处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生态变化等问题,强化国际环境、周边省(市)环境合作;制定全省环境规划,特别要把沿海大开发的环境规划纳入视野;强化技术难题攻关、经济政策研究,对农村环保要与新农村建设、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等结合起来实践,对城市环保还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自律水平等因素联系起来思考。

二是健全环境保护体制和机制。环境建设已形成向上的拐点,改革现行环保体制已显非常迫切。要以政府机构和扩权强县改革为契机,适时垂直环保领导体制,建立健全街道(乡镇),社区(村)环保机构;健全环委会制度,将年度目标量化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由软性指标变为硬性指标;完善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媒体、公众参与的立体监督机制,加强对环保工作执法检查;完善地方领导考核体系和指标,加强对环保责任的审计和监督,在实行一票否决的同时,实行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影响子孙后代健康和安全的责任人不能一走了之。加强环保机构和执法的规范化建设,确保环保部门依法行政。

三是突出环保宣教重点和效果。“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要让公众自觉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自觉成为环保卫士,自觉捍卫绿色家园,首先要把环保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让决策者“清”,纳入大、中、小学教学课程,从小树立环保观念;其次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刊等现代传媒优势和新闻舆-论主阵地作用,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潜移默化的宣教效果。如:制作公益宣传片、创作电视剧、编印各类宣传册、把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变为环保宣传品、开展百家企业环保“倡议书”、企业领导人“环保一日”等活动。

四是注重提升环保队伍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服务环保、责任环保、法制环保、科技环保和廉洁环保”,加强环保队伍建设。选调好环保公务人员,把好入口关;配齐配强各级环保领导班子,让科学发展观树立牢固、政治意识强和领导水平高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和考核力度,保持基层环保干部工作热情和活力。加大领导机关和基层之间领导干部的交叉任职(挂职)和交流力度,机关与各辖区市、各辖区市与县(市)等之间的领导交叉任职;采取选送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外国内环保专业院校学习深造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突出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举措。我省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和制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但与我省经济发展对环境政策的需求还不适应,要加快研究制定环境经济政策,优先用经济政策杠杆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同时,防止出现环保产业的不当竞争,特别防止出现环境垄断企业和不正之风。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3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法治河源建设工作规划(2017-2020年)》要求,围绕服务全市生态环境中心工作,以加强法治环保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根据中央和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工作指引》的规定,现将我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

严格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规定》,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将推进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听取本局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本局依法行政、法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把理论学习作为局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局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年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制定本局2020年普法责任清单、普法工作计划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方案。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督促指导机关党委各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不定期以党组(扩大)会议的形式开展集中学习。部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工作,要求机关党委、各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组织局班子成员、机关党委各支部书记集中学习研讨3天。

(二)全力做好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

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坚持严格、规范执法与文明、人性执法相结合,加强执法联动,强化执法保障,加大对妨害疫情防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组织开展了医疗废物环境管理督导检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执法检查、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执法检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帮扶指导和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等21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河源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微博,及时转载推送与防疫工作有关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链接和权威报道,重点宣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工作。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

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制订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名录。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自2020年3月以来,全市有26个环评项目采用告知承诺制批复,平均审批时限为天,有48个项目豁免了环评审批手续。同时,拟草了《河源市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含豁免环评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名录,该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待市深改委通过后即可印发实施。

为促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形成更强生态治理法治合力,我局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6个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衔接的实施办法》(河环〔2020〕73号),建立了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机制。

为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我局按照《河源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方案有序完成了起草工作,经七届1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已报送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四)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和发布的管理工作。

制定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加强我局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和发布的管理工作。我局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均经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由局务会议审议决定,并按规定报送市司法局审查通过后,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发布。先后对市政府和本局198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2017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方面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成立了本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本部门公平竞争审查流程,明确我局制定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按照“谁起草(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开展了存量政策措施情况和增量政策措施审查工作。

(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了《关于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方案》,严格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实行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在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环保行政执法,严格执行查处分离、罚缴分离制度。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制度和备案制度。对重大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实行集体审议,并按规定的时限报送市司法局备案。严格执行环境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河源市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实施办法》《河源市生态环境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制度,完善了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二是依法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按规定编制了《河源市生态环境局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河源市生态环境局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置了政务公开类、法律法规类、环保业务类、环境质量类、专题专栏类、网上办事、公众参与等板块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公布了热线电话和效能监督电话,设置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主动公开全市空气环境、水质环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行政处罚、环境污染费征收、国控企业污染物自动监控(重点污染源监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核与辐射安全等10类信息,保障群众环境信息的知情权。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较好完成人大议案牵头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并牵头组织办理完成了《关于综合整治东江新丰江市区段水环境的议案》,本议案历时三年,办理工作做到有方案、有步骤、有措施、有行动,得到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并经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二是精心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20年我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7件,我局高度重视,制定了办理工作方案,将建议提案办理任务分解到各相关科室(分局)和单位,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并将建议提案办理复文全文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开。我局在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建议提案办理完成率、网上答复和录入率为100%,代表委员反馈满意率100%。

(七)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成立了预防化解涉环境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小组,制定印发了预防化解涉环境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执法为民的实际行动开展预防和化解涉环境矛盾纠纷工作,维护广大群众环境权益,环境信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943件,调查处理了1943件、处理率达100%,办结1668件、结案率为%。

(八)加强法治培训宣传,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

认真落实《河源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通用法律知识和环保专业法律法规,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市政府法制部门举办的执法培训,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法治素养。

利用“学习强国”APP、“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系统和“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抓好本局干部职工的日常学法,保证学时、学分达到学习要求;认真组织本系统的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年度学法用法考试,2020年我局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对依法行政有关要求和规定的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意识有待提高,重大行政决策实施评估工作需进一步强化。

(二)在日常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中,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不够细,对企业提供服务指导能力有待加强,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法治河源建设工作规划(2017-2020年)》精神要求和上级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切实履行生态环境部门职责,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深入推进环境法治建设,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流域和区域的执法监督力度,完善污染源环境管理档案,强化日常动态监管,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环境质量的环境违法行为。

(二)不断推进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坚持以治污染、促发展为宗旨,落实“宽进严管”要求,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积极指导企业环保达标改造和污染治理,严禁环保“一刀切”,坚决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切实做到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确保生态环境总体安全,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为“两个河源”全面提效破局持续发力。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4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在报纸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纸厂污染环境的报道。大量的污水把水体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两岸农田减产或绝收。生产纸张大部分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时造纸还要污染环境,所以节约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心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也许反面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半以上的造纸能源。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每年都要进口废纸,仅就进口了137万吨。我们可以把学校和家中的旧报纸、旧课本、废纸片等集中起来,送往废品收购站。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

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爱之处,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香糖的名气却开始臭了。原因很简单:口香糖入口时爽口,“出口”时却只会让人恶心。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后形成的残迹难以清除、难以降解,给环卫工作添了很多麻烦。口香糖残迹就像一摊摊鸡屎,搞不好还会粘在人的鞋上。为了防止让口香糖残迹败坏形象,国外—些城市近年来开始制定法规,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比如在新加坡,胆敢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对口香糖消费采取什么限制措施,但任何一个关心环保的人都应该对口香糖说“不”,至少在吃口香糖时不要出口成“脏”。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我个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在讲话中提到共产党人要清正廉洁,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我个人认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是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就是干事创业、求真务实、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于政治生态的涵义,栗战书同志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由此可见,政治生态不仅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政治生态的好坏。正因为如此,栗战书同志强调指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

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对于当前存在的不少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批评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评谁就是得罪谁,出现批评的人不敢批评、被批评的人也不愿被批评等现象,有的与其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与自我批评。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甚至对党组织的肌体健康是有危害的。他还指出:现在,社会上奢靡之风、奢华之风很甚。另外,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危害,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铺张,令人触目惊心。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敢讲真话、不肯说实话、不愿说心里话的现象,同样也令人担忧。要消除这些不良风气,只能依靠净化政治生态,不断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只有真正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生态,才有可能从根本净化政治生态。因为很难确保,一颗好的种子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能够健康成长,也很难确保,有谁掉入染缸中能够出而不染。

正是清醒认识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及其严重危害,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转作风促民风,从而引导社会风气,净化政治生态。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等等,部署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党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群众,真正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为净化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而敢于动真碰硬。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6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我认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始终战斗在污染防治最前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主力军、先锋队。因此,更应当踊跃争先,努力打造成为强弓劲弩、钢铁劲旅。要实现执法效能1+1>2的改革成效,可以从6个方面着手。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争当思想政治过硬的铁军先锋。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教育。全面锻造过硬的政治品性,做到思想上与组织同心、行动上与组织同步。严守党的组织政治纪律,牢固树立党纪党规意识,做与身份相符的事,说与身份相符的话,树立与党员干部身份相符的形象,坚决守住纪律法规底线,不越红线,不逾规矩。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争当激发组织活力的铁军先锋。积极适应垂管改革新特点,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工作衔接机制,打造既统一规范又兼具特色的组织联系制度。选优配强基层执法局领导班子,突出理论武装、党性锻炼和实践检验,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抓党建与抓业务相统一,找准党建与执法业务的结合点,把业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痛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党建品牌,以品牌效应促动执法业务和队伍形象再上台阶。

强化工作作风建设,争当行动快斗志高的铁军先锋。磨砺雷厉风行的作风,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立说立行,不拖不等,所有执法人员24小时待命。锤炼敢打必胜的信念,要瞄准环境疑难杂症,剥丝抽茧,对症下药,有效破解区域性环境难题,保障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要聚力大案要案,重点查处一批社会影响范围广、环境危害程度深的违法案件,提高震慑力。要紧盯重点信访,运用小微站布设、走航扫描、卫星遥感等科技化手段,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破解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

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争当淬炼亮剑精神的铁军先锋。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合法合规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逐条对照考核目标要求,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做到件件有落实、项项见成效。针对环境违法行为隐蔽化、手段科技化等新情况,注重执法大数据智能监控探索,加强非现场执法研究,尝试借助信息技术团队第三方力量,对机动车和污染源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等数据及群众信访信息进行整合研判,实现执法更精准、效能再提高。

强化业务能力素质,争当磨砺钢刀利刃的铁军先锋。结合我在基层调研情况,建议提升基层业务能力要牢牢抓住“八个一”。形成一套系统性、见实效的业务培训机制,明确培训形式、时间、责任人和目标等,确保业务培训体系化。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性执法大比武,通过真比真考,促动真学真练,比如今年可以开展“VOCs无组织排放标准、新固废法百题百分业务能力大比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半天业务集中学习,邀请行业专家、环保专家、刑侦专家等进行专题授课,组织执法能手传经送宝等。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家现场带学,从科研院所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授课,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与现场相结合。每人每月至少参加一天执法检查,基层生态环境执法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全员参与执法检查工作行动方案》,促进整体执法业务能力大提升。每人每年至少参与一次案件全流程办理,采取以老带新、互相学、交叉学等方式,确保每名队员执法能力更全面更系统。每人每年至少撰写一篇业务调研报告,围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探寻破解难题的方法途径,提出有价值的思路举措,尤其在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变局中,要深入研究各领域开拓新局的实效举措。培养一批叫得响的执法能手,坚持集中学与自主学相补充,力争把自我打造成铁军中的精兵强将。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争当拒腐防变的铁军先锋。加强廉政防控,坚持把党纪党规、法律法规作为党风廉政教育主要内容,积极参加“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持续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组织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把握干部思想动态,排解负面情绪、增进团结和谐、激励干事热情。坚决守住底线,正确处理“亲”与“清”的政商关系。突出抓好单位以外、视线以外、八小时以外、家庭以外“四个以外”和节日关口、检查关口、处罚关口“三个关口”,时刻拉紧廉政戒线,自觉远离廉政红线。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7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实施方案》、《茂名市2020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要求,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确保局中心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切实运行。

一、履行职责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中心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切实运行。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将法治建设纳入了我局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在党组会、局务会上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情况,解决我市生态环境系统重大法治建设推进问题,坚持“一把手”对重大法治问题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局法治建设工作推进实施得到切实保障。二是推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完善《茂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和《茂名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学法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年度学法计划,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学法示范作用,推动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常态化。三是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在党组会、局务会、支部大会、干部职工大会等会议上常态化开展宪法法律、党内规章、部门法规等学习宣传,深入抓好《宪法》、《民法典》的贯彻宣传,强化自身和全局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环境力量。一是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按照市委改革部署要求,组建“生态环境局”,优化调整内设机构结构,按时完成文件立户、更换印章、挂牌等改革任务。印发《关于推进县级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体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整合执法队伍,设置7个派出分局,扎实推进县级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严格按照省《关于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实际需要、宜放则放的原则,督促各分局梳理下放149项涉及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事项由镇街实施。二是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梳理35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缩短办事环节34个,修改各类实施清单瑕疵问题34个,减少申请材料3项,由法定办事时限10-60日不等缩短至1-10日之内,所有事项均可在线处理,10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三是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压缩环评审批时限至法定时限的六分之一以内,进一步缩减绿色通道办理时间。执行国家和省环境管理正面清单管理,对规模养猪、市政道路等项目实行承诺审批制,对列入豁免清单的实行豁免管理。今年来,市级共压缩审批27个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加强政商沟通。2017年以来,季度性召开政商关系座谈会9期,为改善我市营商环境贡献生态环境部门的力量。五是健全生态环境领域监管制度。根据机构改革精神和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损害赔偿、排污许可证核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一系列制度。健全环境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公、检、法、城管、住建、交通、海事等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通报、联合执法的协作监管机制,切实提升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

(三)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实施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一是印发《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事项目录》,认真对照目录标准,严格履行决策启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向同级党委报告等法定程序,确保作出的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二是建立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内部制约机制。为规范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工作,提高行政处罚案件质量,防止错案和执法过错的发生,成立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对立案查处的案件进行集体讨论,作出审核决定。三是全面落实局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和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论证、重大项目合同审议,行政复议和诉讼处理等法律事务的职责,推进重大决策事项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四是加强对局党组文件、条例制度、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定期组织对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废改立”清理。督导检查系统内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有关问题。

(四)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推动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一是印发《关于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方案》,聚集执法的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关键环节,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保障环境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今年1至11月,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例172宗,下达处罚决定书111宗,罚款万元,责令企业整改220家。二是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和考评制度,开展各分局环境执法案件评查5场次,调阅评查案卷86份,发现并监督纠正各分局实施“三项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9个;对大额案件,实行基层办理、市局审核方式,有效破解了基层办案质量参差不齐,办案取证标准不统一、程序适用不规范的问题。三是严格做好行政执法事前、事后信息公示。今年来,在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行政检查共公示124宗,行政许可共公示253宗,行政处罚共公示36宗。

(五)完善层级监督,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是健全全局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督促领导班子成员和下属干部要依法依规办事,今年来,我局没有发生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情形。二是自觉接受司法监督,支持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今年来,我局完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3宗。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我高度重视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虚心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组织专人研究,保证议案提案能按时、保质完成。2020年,我局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7件,市政协提案17件,均已按时办结。四是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审计工作。本年度我局密切配合市委市政府和市审计部门协调做好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工作,对审计发现问题,不折不扣进行整改,按时报送整改情况,较好地配合完成相关审计工作。

二、存在问题

2020年,我局的法治建设统筹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面建成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基层环境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人员对法律理解不深,适用法律法规条文把握不准,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垂直改革和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实行,环境执法职能逐步下放基层的态势,对基层执法队伍构建和执法能力带来明显的压力和挑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上率下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强化对本单位、本系统内法治政府建设的统筹推进,坚持带头抓工作落实,带领全局领导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确保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治建设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二)深入把握新要求。整体把握法治建设新规定,法治专项督查新任务和第一责任人的新要求,把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和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广东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细则》、茂名市2022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的相关要求,切实履行好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

(三)健全落实相关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规范程序、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充分发挥充分发挥行政诉讼互联互动作用,加强与行政部门和公检法司的法治信息交流和执法事务对接。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8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 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这一密切关系。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 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 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9

在如今,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朋友们,重工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利。主要是生态环境收到了破坏,化境污染等问题就是人们重视的焦点,下面为大家推荐一篇唐山生态环境调查分析报告,朋友们需要认真观看,保护生态平衡。

唐山市区环境空气以“煤炭型”污染为主,呈现由“煤炭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化的趋势,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唐山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

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唐山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由于唐山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而与此同时,唐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唐山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东南风的作用,唐山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而与此类似,当刮西北风的时候,由于太行山脉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风被拦截在山西境内,一些污染物质也无法被刮走,而只能继续停留在唐山的上空。

另外还有人为因素。

一,燃料燃烧,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材料。。同时,由于唐山地处华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而一些单位为了省钱,实行自给自足的供暖制度,这就增加了煤的燃烧量,使大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工业生产过程,唐山有规模较大的华北制药厂和唐山化肥厂,煤炭工业亦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性质的工矿企业既是唐山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此外,还有一些粉末冶金厂。印刷厂也是唐山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三,交通运输,近些年来,唐山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也随之发展。私人轿车的急速增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唐山允许柴油车进城,促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急剧上升。

四,市政建设,唐山的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裸露里面、建筑地面、拆迁工地以及砂石料场造成的扬尘姑息迁就,始终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加以治理。

五,工业布局,唐山的一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区的东北部,还有一些分布在市区的不同区域。这些工矿企业的分散性是整个城区的大气污染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六,绿化,唐山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未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此外还有市场失灵,政府政策失灵和全民对环境的认识不够等因素。

近段时间,唐山持续的大雾弥漫,可见度有过不到20米,可见如今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唐山应采取对环境污染的相关措施,如,防治煤烟型污染、强化煤炭管制、推广优质低硫煤、改变燃料结构、推广天然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展集中供热、拆除燃煤锅炉。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污染综合整治,特别是应加强对西北建材区等市区周边污染区域的污染治理。转变城市发展战略,做好城市规划布局。

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工业料堆、垃圾堆煤场、裸露地面等扬尘源的管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的控制与监督管理。加快城市建成区和周边区域绿色生态建设步伐。城市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城市环境管理力度。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生态环境心得体会 篇10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秦岭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的重要批示,全面执行新修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格控制建设开发,严厉查处乱砍乱伐、私采滥挖、违规搭建等行为,同时搞好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工作,真正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秦岭保护为重点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做好秦岭、桥山等山体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渭河、汉丹江等重点江河治理,强力推进铁腕治霾,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快美丽陕西建设步伐。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从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到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到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之所以常常演化为顽瘴痼疾,就在于山水草木、林田湖海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总想着赚快钱,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那就是在为短期利益透支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换句话讲,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更远的将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同样是秦岭北麓,在浅山区有一座天留村,曾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然而一度发展滞后。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发天留景区,打造森林公园、薰衣草园、农家休闲体验园,打响了“山水桥南,天然氧吧”的名号,当地人说,“没想到金钥匙就藏在山上的林子里、溪流中”。这说明,要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还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搭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避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蹚出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新路。

于山水之间发现新的出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斩断陈旧发展模式的利益链条,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报告中,“主体责任”“政治责任”成为高频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压实主体责任、悬起追责利剑,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去年7月,中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严厉追责,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也为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敲响警钟。

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因个体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消极后果,会被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分担,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正因如此,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某家企业,都不应该抱有“收益是我的,污染大家担”的侥幸想法,也不应该产生“让别人保护,自己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正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才能用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珍稀动植物保护,着力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守护好秦岭这一“生物基因库”。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