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网 >地图 >美文 >

中国教师读后感

中国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3-12-30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中国教师读后感1500字。

读书让我们的眼界非同一般,读后感书名是让人读后难以忘记的优秀书籍,是{作者人名}的代表作。怎样让写一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呢?文章摘抄网的编辑特别推荐的“中国教师读后感”一定能够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1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奇的职业,想做好这个职业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育人方法,更要有无穷的教育智慧和不尽的耐心细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小状况:顶撞老师、经常迟到、沉迷游戏、叛逆暴力等各种问题不一而足,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用心和智慧,而《中国教师》就是一本为我们提供各种教育智慧的书籍。

第一次读到《中国教师》心中有着一种隆重的仪式感,更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里面的一篇篇文章行文流畅、语言简洁却又说理清晰,阐释得当。不论是专业的模式探讨,还是动情的教育故事,读来都是那么朗朗上口、欲罢不能。读别人的文章,更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回顾读到的近十期《中国教师》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收获。

中国教师一本属于教师的杂志

一、思考要细

细致是教师工作的一大特点,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是心理脆弱、易受伤害的青少年学生。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的工作却是比这还要复杂,不但问题学生各有各表现,同样的问题表现还各有各的原因,只有像书中那些老师老师一样,细致的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种表面的平和,而这平和之下可能酝酿着下一次更大规模和程度的爆发。

二、行动要缓

雷厉风行并不适合解决学生问题——这是我读《中国教师》的第二个感触。教师解决学生问题越快越容易犯错误,解决得越快,效果也往往越差。给学生一段反思的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沉淀的机会,避免我们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过激的处理。学生毕竟是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再坏的学生内心深处也是害怕的,表面的强硬与顶撞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为了掩饰自身胆怯的一种表现,这时,我们可以先不急着批评或处理他,让他的多忐忑一会儿,教师利用这个时间调查一下事情的全过程,或像书中提到的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想想怎么开口说第一句话,这些对有效地解决问题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语言要活

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教师的语言尤其重要,切不可说得过于绝对,一是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诸如:“你要是下次再犯,就不要再进教室了。”以我的经验,需要老师这么“威胁”的学生他肯定做不到下次不犯,下次他犯了,我们还真没有权利总不让他进教室;而他一旦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最后又进了教室,那对他的教育就算失败了,以后他会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是要给学生留下空间。一次去市场,正好赶上幼儿园放学,家长都接了孩子回家,突然一个小男孩指着前边一个小女孩对他奶奶说:“奶奶,她考试得0分,我们老师说她是个大笨蛋。”小男孩很天真,他说这句话可能没有太多的嘲讽意味,可是老师的一句话却给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贴上了“笨”的标签,并且让别的孩子对她形成了同样的认识,这个小女孩将来的发展空间很可能让老师的一句话就给堵死了。可见,老师的语言一定不能绝对化,要说的灵活、可变通,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四、方法要多

读了书中好多文章之后受到的启发是:方法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分析学生问题的成因形成的。要想做到方法多,就要事先勤思考,即使处理同一种问题,原因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切忌千篇一律、方法单一。

总之,我们所从事的是需要用心来做的事业,是一个需要智慧和思考的职业,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和各具特色的问题学生,我们要多一分细致的思考,少一些粗略的判断;用耐心的涓涓细流代替急躁的狂风骤雨,深入挖掘学生问题的根,追究问题学生的源,循循善诱、有的放矢,以求突破表象,标本兼治。只有耐心细致、充满智慧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2

前几日上网,忽然见到《中国教师报》一周年的征文活动。心想:这一年来,我与《中国教师报》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凭着自己对她的熟知和了解,凭着编辑老师对我的厚爱,无论如何也该写一篇文章来说说自己内心的那份愉悦。

心存感动的我,何不趁着星期天赶快动手!起个什么题目呢,想了半天,3个歌名跃入眼帘-----就用《读你》●《懂你》●《爱你》吧,这或许正是我现在的一种心境。

2002年秋季,喜欢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管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几乎同时见到有关《中国教师报》的创刊消息。当时的我,还仅仅只是记住了它的广告词,《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这也可能是中国教师自己的的第一份报纸,再看看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教师,她的办刊宗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我当时就想:

以前征订过《教师报》,老师们都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非常适合我们一线教师看,但是,过几久,就被它许多功利性的征文给吓跑了。虽然这只是一些老师的看法,但至少,我心里有这样一种担心。《中国教师报》,听起来觉得亲切,但会不会是糊弄糊弄我们的,上面还不知刊登些什么呢?

是不是都是些政策文件呢?

过不久,我正好有一篇文章要寄给《辅导员》杂志,是关于我校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文章----《快乐成果袋》,编辑老师马上说要发表,并建议我上“成长论坛”看看。当我走上“成长论坛”,除了学***的文章,发表自己的建议外,就积极发帖子,这时候,我发现这里有《中国教师报》的两位编辑,网名为“wury”,还有一位网名为“帘卷西风”的老师,我就给她们发短信,说自己有几篇随笔想寄给她们看看,两位热情的编辑立即说:“好啊,欢迎上我们的论坛看看。

”我这才知道《中国教师报》的实力还很强大呢,除了报纸,还有自己专门的读者论坛,可见那里云集了很多颇有个性、颇有能力的编辑老师。接着,我越发对她产生了好奇,知道了报纸的地址,学校也破季订阅了这份报纸,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教师报》时,心里早已拥有了几份欣喜。正如广告上说的:

“这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啊。”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有好奇转为惊态,有惊态转为感慨,再有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许多在新课程实施中迷惑的东西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于是,每缝茶余饭后,处理好学生的作业,手捧着《中国教师报》,端坐在办公室里,耳边欣赏着轻快的**,眼睛盯着报纸上每一篇文章,很多时候人好累啊,真想舒服地休息一下,但是,我又觉得今天报纸来了,精彩的文章一篇篇,不好好看完,那是一件遗憾的事。对于诸如:《在活动中做数学》、《换一种角度和方法评价》、《花雨弥天妙歌舞》---高年级综合实践课等文章,对于我这个小学数学老师来说,真是收获不小啊,所以宁愿劳累了眼睛,也要幸福了大脑!

仔细阅读每一份报纸,我渐渐明白,办报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不夸张,不让很多象我这样对报纸寄予厚望的读者失望。我慢慢熟悉了它的众多栏目:《新观察》、《班级**》、《家校彩虹》、《校长峰会》、《教学文萃》、《杏坛春晓》……我觉得这里就象是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口,除了了解教育信息,还有更多人文化的东西。

还有记得今年教师节,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题为“老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的文章,说的是著名速算家史丰收为三位恩师增订《中国教师报》的事情,我当时就想:象他这样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怎么在教师节前给恩师订阅报纸呢,这正说明了《中国教师报》的魅力所在啊!班队课上,把这消息向学生一说,孩子们也很感动。

我也问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我能做什么?对呀,我可以把《中国教师报》介绍给学校的每一位老师,介绍给我工作中的好朋友,希望大家与我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于是,在岁月流逝中,在每月四期报纸中,我渐渐读懂了《中国教师报》,象许多积极上进的老师一样,我想我不仅可以是她的一位极其普通的热心的读者,更要成为她的一名热情的作者。

我慢慢把平时写的文章通过e---mail,发给了相关的编辑老师,在美丽的等待中,不知不觉,我竟然陆续在上面看到了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随笔故事,育女手记,数学**,学校的特色教育报道等等。记得在今年五月的一份报纸上,我竟然出现了两篇文章,《开门与关门》、《哭脸与笑脸》。其实,一个是教育故事,一个是我的教学经验,同时看我文章的是不同的栏目编辑!

那一刻,我激动的想跳进学校总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整个下午,我在办公室里,什么也不想做。同事跟我开玩笑:

“因为你平时认真阅读的态度,感动了编辑啦!”是吗?我想这主要是编辑老师对我的厚爱吧!

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今后一定要写一篇好文章,写一篇精品文章,发到报纸上,让我和更多的老师交流,不断提高自己!几多欣喜之后,我在“成长论坛”里注意到了《中国教师报》的信息动向。

它每过一段时间,都有一些征文活动。凭着我阅读了大量的报纸,看到自己的文章陆续在上面刊登后,我对她的感情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所以,一看到她的文章,只要有机会,我就会积极参与。什么“班主任工作的新困扰”、“如何面对实习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生活俭朴和谦虚也过时了吗?”等专题讨论,我总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写作,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和观点,再把她投寄给相关的栏目编辑。

结果,一条充满激情的信息在我的邮箱里涌动。我读着,思考着,感动着,我真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些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我也庆幸自己一直能以真诚去获得编辑老师的好评,拥有这些朋友,我真的非常满足……至今能清晰地记起我的第一篇文章-----《透明的承诺》是《中国教师报》的吴若岩老师编辑的,她说我文章的题目很新颖,建议我以后多投稿,我的自信心大增。当我把《我请女儿“陪读”》一文寄给王琰老师时,她当即就说这文章我要用。

还有我的《现在流行“第五季”》,一发在成长网上,王琰就给我发短信:“陈老师 ,喜欢你的第五季,这文章我能用吗?”我立即回信:

“多谢了,请你拿去好了!”,还有李茂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中,对我的拙文进行修改, 杨伟光老师,在教师节前还给我发短信祝福,就是认识不久的吴盈盈老师、康丽老师,也常常对我稚嫩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给我提好的建议,鼓励我多投稿,多写好文章来。真的,象这样令我感动的人还有好多好多……一年365天,在日历上只不过是一个轮回,在我从教十多年中,也仅仅会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驿站,在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中国教师报》上,我这幸运的老师却已经在上面发表了12篇文章,平均每月一篇,真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我要感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鼓励我的老师:吴瑞先生、西风先生、高影先生在我不成熟的文章之后,我知道你的努力!

正如许多老师所说的那样,《中国教师报》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平台,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这里驰骋思想、飞扬激情,《中国教师报》也会以自身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这里切磋交流,交汇思想,共同提高。

就如蔡琴在《读你》一文中所演唱的那样------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春天,喜悦的经典,美丽的诗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报纸每期都是新鲜的,读你的感觉每一周都是欣喜若狂的!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能依托一批精干的富有事业心、创造性的编辑老师,依托阵容强大的“读者论坛”,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教师而言,经历了素质教育,经历了课堂改革,无论教学怎么改革,我们永远保持不变地是要对学生负责。

一、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成为我们永不止息的方向。

把学生当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地方,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影响他鼓励他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至少能保证知道保护和爱惜自己的生命。整个假期中,学生溺水事故不断传来,家长的嚎啕声不绝于耳,看着失去爱子的家长痛不欲生的画面,我在想孩子们怎么不知道下水危险呢,鲜花般的生命消失了,幸福的家庭残而不全。有的孩子则因为学习压力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再优秀的孩子如果生命不保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坚强地活着。有了生命,才有了一切,珍爱生命的教育应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保证了孩子的生命,想让孩子更优秀,就要亲近他,了解他的喜好,关心他的生活,身体,心理和精神状态,关心他的学业和品格。作为老师要亲近孩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谈心,了解他,身体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品格,最后才是关心他的学业。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老师可能越过了品格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出现了大学生犯罪的事实。这也印证了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险品。所以我们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塑造身心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三大任务才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教育的问题就是课堂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归到课堂上。

教师必须树立三观,树立教育即人学的教育观,一切的教服务于学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新课堂一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张扬人性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这就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老师画龙点睛地引导下,主动地思考,激烈地辩论,在思辨中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拓展。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讲台和课堂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导演而已。这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我们要尊重学生,少一点对学生的干涉,多一点对自主权益的维护;少一点对儿童的批评,多一点对错误的包容;少一点多知识的膜拜,多一点儿对能力的赞美;少一点规范和约束,多一点放纵和理解;少一点雕塑和塑造,多一点自然和自由。这些话语字字珠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如何去实践,还要在课堂中边实践边思考边改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我们真正轻松起来。

三、让自己做一个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

教学工作很辛苦,收入勉强维持温饱,家长学生都很理直气壮,动不动就要给老师气受,当尊师重教严重缩水的今天,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在渐渐变得暗淡无光。我们有了幸福感,才能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孩子们。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幸福起来,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工作轻松起来,只有让学生心甘情愿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相长,学中行,行中思,思中悟,我们越教越明白,学生越学越带劲。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4

我与——《中国教师报》

奉新县冯川镇第一小学刘成付

毕业后,我一直在这个稍微偏僻、信息不太灵通的地方教书。虽然这样,但为了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保持与外界信息的接轨,我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她----《中国教师报 》。

大千世界,人如沧海一粟,有时自感教师是那么的卑微!这种感受让我万分痛苦,我也不止一次的反省自己毕业回来工作是对还是错.想到这里我愈加心寒。

但在《中国教师报》里我看到了《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这篇文章,“中国教师报”采用《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这篇文章,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贵报刊设身处地为我们老师着想,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让教师们深感慰藉!《行走在乡村教育道路上》一文就动情的叙述了作为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是如何需要这样的精神安慰和指引。

只是因为她,让我不再收敛,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那么无助无知,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很好的升华。我为什么这么说?我记得**电视台有一条广告线:

公益广告是公众的一盏明灯。其实,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学生的一盏明灯。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她也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她还让我学会了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毫不犹豫的喜欢上了她,通过看里面的内容,由最初认为教师卑微的我慢慢的爱上了教师这个行业。

她不仅让我快速成长,也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刚分到这里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又当班主任,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

同时我带的班级无论是在班级管理,学风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她,是它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良师益友,与我们心贴心,手牵手,影响着我们,帮助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无论明天怎样,我坚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深情的爱着《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5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说不出有什么具体的滋味,就象是倒翻了调料盒,酸,甜,苦,辣,五味具全。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一半时,我和办公事例的几位老师也在交流。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看法。这本书有点偏激。书中的许多例子只能代表当今教育领域极少数人,具有部分报道的味道。另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现在的老师太难当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平常人的眼中,稍有不慎,便会给别人抓住被责问的把柄,特别是在一些家长的眼中,既然你是老师就不应该有犯错的时候,谁让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呢!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首先,笔者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教育案例,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再加上反思,使每一个教育观点都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其次,笔者所听到的不仅是教师的声音,还有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关心教育的人的声音。这种真实而全面的倾听使读者有一种沉浸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受过教育,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所以对于一些人是一种回忆,对于一些人是一种感慨,对于一些人也是一种反思。再次,作者的语言平和,亲切,对于教育界出现的如体罚,变相体罚等一些丑陋的事例,她没有用偏激的言辞去抨击,而是以一颗平常人的心去讲述,去剖析,和大家一起**,一起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书中的许多观点我还是持赞同意见的,如教师要有为家长,为学生服务意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教师地位的逐步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教师不一定要求每一个人都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至少我想首先要有一颗责任心,时时刻刻能把学生放在心里,要有一颗服务于学生,家长的心,这些都需要我们平时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如平时多到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及时地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对到校的学生家长,要热情接待,我觉得绍兴一些中学的校长就作得非常好,他们对教师提出建议,对到校的学生家长要做到“三个一”:

说一句话,请做,做一杯热茶和说再见。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国有民营学校,只有让家长体会到天地实验小学的教师都是很富有责任心,他们才会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的手中,送到天地实验小学的课堂中来,我们的学校才能象校长所说的打造出一个品牌。

同时这本书也给我留下了一个困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很想使自己的课堂有点特色,能够推陈出新,但是书中的一位年轻老师的自述使我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困惑,她的“乌托邦”情结在同事,家长甚至是学校领导的冷眼,嘲笑中被扼杀了,就因为她教的课尽管设计了许多游戏,多动手的环节,学生的兴趣也很大,但是月考的成绩确是非常的不理想,所以如此一来,她再也不想搞什么新花样了,不得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重复着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那一套,变成了自己老师那样的年轻“老”师。尽管现在推行了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模式,但是千变万变不离其中,衡量学生的标准仍然是分数,不管你使用的是何种方法,只要让学生考出高分就可以了,所以教育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上。我非常害怕自己也会走那位年轻老师的路,但是教育就是这样,要考出高分和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时就像一把双刃剑,尺度的把握只能在教育的道路上慢慢摸索,我想我会沿着这条道路去走一走。

最后在该书的后记中我也看到了作者所期望的,希望这些鲜活的案例能引起教师自省,引发社会关注,对于我这么一个新教师来说,尽管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案例,但至少也从中给我敲响了一次警钟,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的延伸阅读——学***学***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一点意见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讲到本世纪90年代,从体例到内容上都有很多创新。其将近150年的历史融为一体,上册讲到1927年,下册延至1990年,打破了传统的按社会性质划段的办法,使学生有一整体概念,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积淀和更新的脉搏,历史感更为强烈,而且从完整意义上讲,1840年以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化或曰现代化的转型至今还没有完成,将近150年合在一起讲,是极为科学的,也有更多的现实意义。该书在内容上较多地吸收了近15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尤其注入了在社会史、文化史方面的各种新见解和新内容,还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较恰当地讲了一些学界的不同观点,使历史教科书新意迭出。

尤值得关注的是,该书在体例、内容编排、教学环节、运作设计等方面都独具匠心,试图将历史教学从以往的单一的记忆、背诵或复述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这种创意不仅是本书最积极的一点,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学***教科书应该在这方面下苦功夫。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结合本书,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从历史学本身的特点来讲,记忆和背诵是非常必要的,不记、不背历史是无法学好的,记和背是培养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将记忆、背诵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绝对站不住脚的。问题在于,如何。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6

送走一批毕业生,又带一年级新生了,我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无奈。想到他们傻乎乎的样子,我觉得可爱,可看到他们懵懂无知的眼神,我感到无助。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了新的“轮回”。掰着指头算算,开学才一个月,怎么感觉好像过了半年之久?许是刚刚接手一年级新生,纷繁复杂之事太多,一心想着辛苦的日子快点过去,可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期盼的越是难以得到吧。

想做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得有健康的体质,足够的耐心,一双火眼金睛,一张唠叨的嘴,一双勤劳的手......你得严慈并济,因材施教,随时准备像消防员一样冲到孩子面前处理任何突发事件。更为难的是你还得经常充当“保姆”的角色,有的学生自理能力差,把衣服弄脏,拧不开杯盖,互相玩闹时摔倒受伤,你必须亲力亲为,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上个星期五,我刚到一年二班坐下准备听胡老师讲课,数学老师就匆匆忙忙地过来喊我,让我赶紧回班级看看。我心里一紧,又发生什么事了?一路小跑刚到门口,就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班级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只见孩子们离开座位站在墙边,一边用小手捂着口鼻,一边叫着“臭死了,臭死了!”只有第三排中间位置的逄xx坐在座位上,他一副无辜的表情,张着嘴却说不出话。小班长向我清晰地汇报了事情原委,原来是逄xx不知在哪里踩到了一坨屎,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脚印和刺鼻的味道。我先找了个方便袋把孩子的鞋子套上,然后用拖布拖干净地面后到一楼水池边反复清洗鞋底直到干净为止。这个孩子天生反应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平时经常因为走路时左顾右盼撞到人或物体身上,上课爱做小动作,爱走神,做题时需要不停地催促,这个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比别的孩子多几倍的耐心和精力。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放养的野生动物一样,想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从学习习惯到生活习惯,都要绞尽脑汁,一遍一遍地讲,很多时候还需要手把手地教,许多看似特别简单的事在他们身上都变得异常艰难,如课间操和放学排队,上午刚排好,下午就记不清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了,好不容易排好的队形还没等走出教学楼就乱成了一团,又得重新扯着嗓子喊名字.....刚把学习任务按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原则布置下去,话音还没落,准会有孩子仰着天真的小脸问你:“老师,作业是什么?”弄得我是哭笑不得,一边告诉他要学习倾听老师说话,一边再次重复刚刚重复了好几遍的话。开学不到一个月,含片已经吃了几盒了。每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告状的孩子也是络绎不绝,每天都得拖着筋疲力竭的身体和白天来不及完成的教学任务回家加班。

身心俱疲时真想放下好好歇一歇,可想到这些单纯、可爱,清澈得如湖水般的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用培育,去浇灌,就不敢大意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希望啊。看着他们在我们的影响下一点点成长,进步,那是最欣慰的事情,那一声声清脆的童音: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老师!如春风般拂去了我的所有疲倦。面对着一张张因得到一朵小花,一个小苹果贴画而满足的笑脸,看着他们一点点的在进步,再多的劳累都烟消云散。

教师报上一篇《为什么要当老师》的诗歌让我感同身受,她说出了老师的心声,诠释了为什么要坚持当老师的原因:是的,因为爱!你爱学生胜过爱自己你爱课堂胜过爱自己你爱教育胜过爱自己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有勇气、有能力选择成为一名老师因为这选择的背后是责任、勇气和担当每天的付出都能换来收获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生命!

当学生围着你分享他的喜悦时,当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的学生在日记中说你是她最喜欢的老师时,当家长在微信里感谢你对孩子的付出时,当你的学生把你的孩子当作弟弟妹妹抢着带他(她)玩耍时,当你送毕业生时看到学生们含泪的眼睛时,当接到他们发来的节日问候时,当你见证学生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作,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时,你是否打心底里觉得当一名老师真好!

孩子们,飞翔吧,你们是我心中最美的期待!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7

最近,老师们纷纷在博客里发表暑假里的读书心得,看着老师们的日志,暑假里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的感受又一一在脑中重现。吴放老师文笔流畅,言语朴实,所用的书信形式更是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文中的小故事、小案例,读来让人感觉是那么的真,那么的近。

书中的第37封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我产生了共鸣。信中说:我们做老师的大概没有谁不与家长打交道的,也没有谁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曾遇到过让人“头疼”,甚至睡不着觉的问题的。做幼儿园管理这么些年了,在这方面真是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尤其在我们这个地区,外来打工人员快速增长,因此来园就读的外来民工子女也不大断增加,而且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省市,家长们都有着不同的观念和素质,家长工作非常难做,一不注意就会引起误会。另外,在我们本地区往往是六一现象严重,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成人在教育孩子的方面都是比较放任的,家长们是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什么委屈,所有,一旦老师对他们不够热情,他们就会误会老师。记得前两年,在一天的放学后,我就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说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好,看不到老师的笑脸,对他们家长也爱理不理,而我们的老师则觉得这个家长无理取闹,误会就变得越来越深。可以说吴放老师的经历,与我们老师碰到的是何等相似,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像吴放老师一样,在与家长的解释中,尊重家长、能从家长的心理出发,关注到家长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家长接受你,配合你。

读了这封信,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沟通中,首先要尊重家长。比如,孩子刚来小班,家长不放心的心理也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他们会利用各种事件偷偷来观察孩子和老师,假如他总是看见老师板着脸,对孩子的态度不够温柔或者亲切的话,产生误会是理所当然的了。那么作为老师,你就必须与家长作好沟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老师是需要严肃的,老师的严肃并不能代表老师就不喜欢孩子了,也可以先前向家长说明一下自己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可让家长有一些心理准备,沟通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吴放老师的一个比喻打的好,他说:我们不是总要强调与家长的沟通吗?想想看,要让一个“沟”能够“通”,使“水”能够畅流无阻,关键就是要保证它各部分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平等关系。没有这个基本条件,“水”就会窝在低洼的地方,弄不好还会造成“洪水灾害”呢!不错,我们是老师,其实家长也是老师,我们在对家长表达你的教育意见的时候,不妨也耐心听听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意见,有时候或许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教师对家长要报喜也报忧。正像吴放老师说的,很多时候,孩子们有了问题,我们的老师很快就会想到要“找家长”。其实,如果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或者取得了一点小成绩,我们的老师马上利用各种通信工具告诉家长,或者孩子的什么有趣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们会非常乐意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信息,那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也就简单了,相反,经常告状,家长就会怕看到信息,配合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和孩子一起跳舞》这本书,真值得我们细细研读,它适时地为我们架设了一座桥梁,那些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想到,又时时令我们困惑的问题,经吴放深入浅出的解剖和分析,变成了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蕴含着教育智慧的生动案例,引导着我们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并为之不断进取。

中国教师读后感 篇8

国庆佳节,乘学校放假的机会,我有幸阅读了老师给我的几份《中国教育报》。不时被报中那几行粗体大字深深吸引了,这主要讲的是关于教师的行为、事迹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多么的感人肺腑,读后颇为受益。

自古以来,读书,或为钱读书自有**屋;或为艳福—书中自有颜如玉。至于教书的先生,我们现在称为“教师”、“老师”,是落魄文人的事,历来为世人不齿。有首唐诗吟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洲。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对书生的蔑视溢于言表。更有人说“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宁肯当个连排长,带个百十人,也不当教书匠之类的穷酸书生。

有了元代的“九儒十丐”,就有了“家称二斗粮,不当孩子王”的俗语……可见“教书”是个多么让人瞧不起的职业,或说,从来没被人瞧得起过。也难怪,历史上即使渊博伟人如孔子、才华横溢如留仙、博学多才如李白,一旦以教书为业,不也难免穷愁潦倒吗?

然而,教师仍然选择当教师。他们宁愿用青春好好教育我们。这个职业平凡、卑微及其工作艰辛清苦,老师们不要求惊天动地,也不需要轰轰烈烈,教师们觉得这平凡、卑微、普通中,又深深蕴含着不平凡及伟大与崇高。因为强大的祖国需要孩子,而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教师,所以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是一朵开的最艳的茉莉花,她给予着最响亮的称号,拥有一张美丽的容颜,还有一颗善良的心。记得报纸中说:当一群孩子快被车撞时,突然,张丽莉快马加鞭的跑上去,挡住了一场原先要发生的一切,救了一大群孩子,但张丽莉的脚却受伤了,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整个城市,真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她的不顾一切救了真多人!

老师为我们付出了一切,不遗余力地燃烧自己,散发出所有的热量,所有的光,所有的能量。老师,您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定南县镇田学区小学

六年级胡惠婷

指导老师:赖丽晶

联系人**:158********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