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网 >地图 >教案 >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时间:2023-12-29 作者:文章摘抄网

相关推荐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合集10篇。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2

5.古诗词三首

教学分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并不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情。三个地名是理解诗句的基础,只隔有助体会诗情,绿是谢谢用词的范例。《秋思》是叙事抒情,借助寄家书适当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临行又开封是个教学生长点。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它融写景、叙事于一体,是一首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一程、一程,一更、一更的理解有助加深诗歌意境的体会。故园无此声意味无穷,是个有力的生长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3.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品读,学习古诗词用词的确切性。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泊船瓜洲》和《秋思》。

第二课时:学习词《长相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几句古诗,读读,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达的?(思乡情:写景、叙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

2.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词句,是如何表达的?

3.出示单元阅读目标: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二、自主学习古诗两首

1.自读,要求:逐句理解古诗,不理解的打上?。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同桌交流,讨论疑难。

三、全班交流,适当点拨

1.明确两首诗表达上的不同:写景抒情与叙事抒情。

2.交流词句理解上的疑难,然后解释整首诗。

3.教师点拨,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泊船瓜洲》

1)简笔画地理图,理解京口、瓜洲、钟山之间的关系。

2)小讨论:一水间、数重山到底是远还是近?

教师补充杜甫再次再次赴京的背景资料。

3)一起学习关于绿的课后资料袋。

4)感情朗读,读出忧虑惆怅的思乡情。

《秋思》

1)体会又开封的行动细节。

2)补白想象意万重。(我们都不是游子,却也想出了漂泊在外的有子哦)

3)感情朗读,读出无奈为难的思乡情。

四、总结积累

1.背诵古诗。

2.作业本1~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古诗两首,同桌批改,订正。

2.小结表达特点。

3.介绍纳兰性德,引出《长相思》。

二、阅读整首词

1.自主阅读,要求:逐句理解词意;想想这首诗词的表达特点。

2.交流:

1)明确:这首词是融写景、叙事于一体的。

2)一程、一程,一更、一更,有连续不绝的含义,写出了路途之遥远,行军之艰难,身心之煎熬。

三、研读故园无此声

1.补白体会故园无此声。

这里是怎样的声音,故园是怎样的声音?

2.拓展补白故园无此。(景、痛)

3.想象练笔:故园

四、总结课文

1.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

题目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入京春意浓追问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叙事抒情含蓄感人

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写景叙事倾诉心声

2.背诵这一课,同桌交换。

3.完成作业本。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3

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4、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1、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2、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3、检查预习。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1、听配乐课文朗读。

2、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3、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1)、学生自练。(2)、教师指导练习。(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1、背诵《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3、回忆方法。

二、讲读课文《石灰吟》。

1、听指名朗读。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3、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巩固练习:

1、“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五、归纳总结。

1、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2、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3、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1、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2、分组向同学介绍。

3、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4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①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读或背诵。

b.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①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①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①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②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5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二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想到了什么。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像-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

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WWW.KzC818.com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

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

③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

④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

④这战场怎样板书:残酷

⑤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

⑦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

⑩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7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弄懂三首诗的意思,想想诗句描绘的情景,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诗人(板书:吕岩)。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他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4、古诗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古诗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古诗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见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慢慢地读,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摆弄着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悠闲呀!)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这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是在逗弄那个抖动的笛子。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仰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笛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或许......

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五、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再读这首诗。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诗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8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语文古诗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

本文来源://www.kzc818.com/k/869.html